播種甘肅

抹不去的記憶

孤兒院有一對患血友病的兄弟倆,課餘休息時靠七十多歲的奶奶陪護,血友病是不治之症,全憑第八凝血因子緩解維生,而且當遇到磕碰擦傷就會流血不止。因此他們本市縣的學校都不敢要。

愛在除夕

到家後我趕緊聯繫來了三輪小摩托車,想著趕在天黑前看望澳門樂善行原資助生常學巧的患病母親,她去年11月下旬昏迷全癱。冉文陪我沿著黎鴻健先生2009年第一次看訪的路線前行,剛到澳門樂善行孤兒院大門前,我被厚厚的積雪驚呆了忙問,這麼厚的雪不能去呀!

高麗圓了大學夢

甘肅 冉樹蒼 九月一日上午我打電話問高麗錄取情況,她回答錄取通知書到,但不唸了,我急問為什麼,「我爸不讓我唸了」哭聲中隨即掛斷電話,再不接我的電話,我又撥通她爸的電話問情況,「是她不聽話自己撕破通知書不唸了,我管不了了。」我在電話中反複說千萬不要放棄,好話動員去申請貸款,「現在沒有錄取通知書咋貸款呀!」「你們再不要爭吵了叫她吃飯喝水,你們在家等我」我回答道。聽了高麗的情況我顧不了吃午飯,當即聯絡澳門樂善行黎秘書商量,他著我再勸勸高麗,切勿衝動放棄這影響一生的求學機會,我隨即租車直奔她家。 到她家後發現高麗父女矛盾尖銳得很,互不言語,她爸說高麗兩天沒吃飯了,為緩和氣氛與他們父女促膝談心,發現是雙方互不理解導致激化,在交談中問高麗去不去頭寨辦理助學貸款,他回答「沒有錄取通知書咋貸款呀!」我說只要你去辦法會有的,問她手機中有沒有班主任發來的通知書照片,她說有,我告訴她:「既然有就好辦了,現在天色已晚,明天你去鄉上先在打印部印一份影件應該可以辦理,如果不行你可以找常曉輝老師領你到貸款處給經辦人解釋原委。」其實我心底裏也沒有把握,但此時此情只能鼓勵貿然一試了。兩個多小時苦口婆心的說勸,見高麗父女都答應後我才離開。 當晚我怕「夜長夢多」或生梗變故又和她哥高增聯繫,叫他再給爸爸妹妹做好工作,堅定信念上大學,哥哥也是澳門樂善行資助生,非常懂事且節儉吃苦能幹的寒門學子,果然我倆一拍即合爽快答應說服妹妹。次日清晨我又去高麗家,她的臉上也有了久違的笑容,我內心知道這一夜全家成全了她的讀書夢!我叫他父女一同去辦理貸款,高麗說她自己就行了,我和她父親對視了一下,心裏都為此慶倖微笑著。下午兩點多高麗爸爸打來電話,說首次貸款必須要有家長親自簽字,我高興地回答「好得很 ,趕緊去呀!」因為這裏偏僻沒有大巴公交順風車更少,農用三輪車又不容許載客上路,好不容易通過朋友聯繫了馬堡村的計程車,高麗爸帶著不能獨立生活的殘疾妻子同去貸款處。 高麗和爸爸媽媽在堂屋的合影 筆者看望高麗媽媽(10/2014) 說句心裏話,聽到叫簽名的電話,我簡直高興瘋了,所有的包袱頓時落地了。隨後我向澳門樂善行黎秘書彙報高麗已辦好助學貸款,併發了貸款合同拍照影件。黎秘書欣喜地說:「這個好啊,讀大學助長高麗將來在社會中的工作能力,能幫助高麗的家庭徹底告別貧困過上好生活。」 高麗圓了大學夢給爸爸帶來笑容 始建於清末的院牆承載著高麗家六代人的痕跡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當今社會提起“窮人”字眼,人們只會想到街道上偶見的精神病流浪漢,因為現在不論城鄉都見不到衣衫襤褸的討飯人了,這就是小康社會好現象。然而無論怎樣好的時代難免存在因各種災難造成的弱勢的“窮人”。

值得慶幸

甘肅 冉樹蒼   人生的職業多種多樣,作為教師的我很愛這個行業,任教的四十年,經歷了很多難忘的人和事,不過大都被遺忘,但在不經意間會因各種原因或現象與自己的眼球相遇,會像合上電影機開關一樣,在腦海裏開始一幀一幀的回放相關的過程,格外猶新感觸至深。    去年春節正月十六社火場上,見到了很多我的學生,突然間李鵬飛老遠跑過來拉著我的手問好,他的個頭比我還高,我問他還好嗎?一旁的同學插言道“鵬飛現在都買小轎車了!”我接語問他是貸款還是借錢買的,鵬飛望著我靦腆不語微笑著,停了一會他輕聲說沒借也沒貸款,是我們兄弟倆打工攢錢買的,我份外驚訝和高興,這兄弟倆原是2002年開始在咱家宿舍、2007年擴建為澳門樂善行孤兒院生活並讀書,因先天影響顯得智力遲鈍和生理缺陷,在特別關心教育的對象之列,當時多人認為一生可能要別人養活,成才的希望不大。面對的眾多議論和壓力,這個“特教班”始終堅持著,“扶老助殘天經地義和善事,救孤濟困有教無類成才業”的大幅標語在黃河母親雕塑圖案背景中顯得非常強勁,始終是我堅持教育銘言,和黎鴻健先生堅持不懈的默默支持,經過長期對殘障學童的耐心教育引導,手把手傳授生活自理的技能,雖然他們比正常學生接受掌握速度較緩慢,但長期的培養訓練,個個基本具有勤勞吃苦等好習慣。 筆者和李鵬飛在工地合影(2020) 李鵬飛正在鋪砌大理石台階(2020) 專注工作的李鵬飛(2020)   李鵬飛李鵬平兄弟倆在喪母不久接著喪父困境中吃住學習都在孤兒院,可以說孤兒院是他們成長的搖籃,正如鵬飛說沒有澳門樂善行就沒有他的今天。李鵬飛兄弟倆只是特教班同學中成才的縮影,在與鵬飛交談中得知,他買車主要目的是拉運打工用具,沒有想著瞎擺耍排場。在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有教無類和大愛無疆的力量和成果。能有今天這樣自立結果,我們原來都不曾想到,也沒敢去想,即便一般正常的學生還有不如他的呢!見到了他們如同見到我的親孫子一樣喜愛,總要問長敘短,不但瞭解現在處境還要提及婚姻成家等事,盼望李鵬飛等原特教班的孩子們個個都幸福,明天更美好!   能在會寧縣城見到鵬飛,緣于我兒子冉軍偶遇鵬飛在打工地,我聽到即去跟他兄弟倆見面,看到鵬飛拿著約五十斤的大理石用混凝土粘接台階,技能嫺熟,知道他已能自立,值得慶幸。這對自幼失去父母孤單的兄弟、有今天自食其力的能力和收穫,不由得讚歎政府精准扶貧、澳門樂善行和育才助學等眾手澆開的幸福之花! 「扶老助殘天經地義和善事 救孤濟困有教無類成才業」標語(2005) 右起李鵬飛筆者和李鵬平於兄弟倆的車旁(2020)

父愛如山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包括甘肅在內的西北大地一片旱象,莊稼絕收,人們生活靠政府救濟的紅薯片等充饑,連山上的草木都乾枯了,百姓們只好拋挖草根作為造熟做飯的資源,春冬秋季農家的孩子拿著鐵耙子在山野摳集柴草,帶回家長的留作做飯用短的燒炕取暖。漢岔鄉東北側的山坳裏住著一戶楊姓人家,因家境多難和三個孩子都考上一本大學而遠近聞名,父愛如山這話在這位學生家長的言行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42_p5_1

遺憾

遺憾 甘肅 冉樹蒼 九月上旬我接到一個電話,說有一個家庭需要幫助,由於今年的資助名單已經給澳門樂善行上報了,我先是推辭以後再去。不料那人央求要我去去,幫上幫不上不要緊,關鍵可以安慰正在讀大學的孩子……於是我聯繫計程車。 從縣城出發後,在嚮導帶領下翻山越嶺到了那家人的村子,莊間道路很窄,加上又是雨後泥濘非常難走,司機念叨“上不去就麻煩了,不能掉頭又不好退!”好在磨蹭了一會兒上到一家的外院停下。我被兩個人摻扶著在又窄又陡的羊腸小徑走一段歇一會(我患有較嚴重的肺心病),好不容易到了那家的打穀場,我問這是他家的打穀場,有五六個人正在忙碌地脫小麥,我拍照片時有人告訴我,頭上有頭巾的是孩子媽媽,雖然丈夫逝世不久,拍照時她顯得堅強剛毅,使人敬佩不已。接著我隨主人進了院子,映入眼簾的都是土坯房,牆壁很白、院子很淨,到了堂屋我習慣性的要來戶口本、病歷等證件拍照,瞭解到孩子爸爸因患急性白血病化療近兩年無效離開人世。然後詢問孩子的讀書情況,姐姐陳鵬麗在蘭州財經大學讀大三,弟弟參加高考等待錄取(後被成都理工大學錄取),最後我問有沒有獎狀,他們說有給我一大疊,從擺開的獎狀看,姐弟倆在學校讀書挺認真,而且成績一直較好。拍完照片後我給姐弟倆和媽媽爺爺奶奶安慰說,這次有點遲,不過我儘快從其他渠道聯繫,有消息告訴你們。最後我看見只有一隻胳膊的老者問與這家什麼關係,他應聲鄰居,看著這家可憐幫幫忙,趕緊把莊稼收拾了,不然孩子一走,老爺爺老奶奶就沒辦法了。聽著他們訴說,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殘疾人楊紀珍 離開陳家後,缺胳膊的老人要我去他家也看看,看了他家房屋院落破舊得很,瞭解到孫子都在讀中學,可以想像家庭經濟比較困難。 返回時我的心裡悶悶不樂,總覺得太遺憾了,陳家的事知道的太遲了,但我沒有忘記此事,還在一邊聯繫一邊等待,總想把這個遺憾早一點解除。 鄰居(中)給陳家幫忙 陳鵬麗陳鈺鵬姐弟倆的獎狀 奶奶為離開兒子泣不成聲 筆者和陳氏家人 媽媽依然勞作

雨後看訪

兒子是幾十年的農民村醫,收入甚微且要堅守崗位,只有夜晚才能抽空幫助兒媳幹些活兒,家裡十多畝山地都種著莊稼,還養著雞豬牛,可想而知這位患有疾病婦女家裡家外何等的艱難勤勞!再看看孫女們的刻苦讀書成績,回味聽說的鄭老為人,他原是五十年代會寧二中的教師,九十年代退休,那時工資還沒漲,導致現在收入一直較少。期間,他身居要職的學生建議轉入縣城,他沒去縣城,在鄉村教壇默默耕耘到退休。一切成就這個對生活毫無怨言,對人生充滿自信的和睦家庭。 鄉下看訪,可以瞭解貧困學生家庭的真實情況,雖然會遇到困難,但收穫遠遠大於付出。

40_P5_1

特殊的牽掛

冉樹蒼   牽掛,是人與人之間的質樸情感,是心與心之間的盈盈惦念,更是對至親恩人難以割捨不能忘懷的表白。真正的牽掛往往在人生最(高興、慶幸或艱難、危機)時刻的言行,就像我們不經意受到意外驚嚇時,總習慣喊聲“媽”。朋友恩人間的牽掛亦是如此,也會念叨或呼喚“心上人”,前幾天澳門樂善行資助生邵虎姑媽給我的資訊是非親非故、血濃於水的牽掛!   一月五日我在醫院急診治療室收到了邵虎姑媽給發來的資訊,內容包含情真意切的牽掛,說她媽媽2019年8月撒手人寰,現在他爸又一病不起,要我看望。我便籌畫去邵虎家,心裡卻擔心邵虎 筆者與資助11年的邵虎(2018) 爺爺,通過邵虎伯父和席耀安父親打電話瞭解病情。不料一月十一日下了一場厚雪,高速公路封了公路客運也停了兩天,我去邵虎家的心涼了半截,因為正值大小寒節氣,是一年最冷時,去鄉下山區的便道背陽的陰坡路段的積雪要待立春暖和後才能融化。由於氣候寒冷,我兒子不讓再受風寒,這幾天偶爾我在試走,雖然每天用藥但行動仍然不便,從一樓走二樓還得歇緩,即使緩步走四五十米也停歇,而且近十天咳血不止。本想儘快看望這位命運多舛的老朋友,放下特殊的牽掛,根據我倆一起的交談知道他老人家的牽掛是要訴說十多年澳門樂善行黎先生資助的恩情。 邵爺爺和筆者在會寧縣城相遇(2019) 左起筆者 姫耀峰 邵虎 邵爺爺和黎先生(2011)   自2007年農曆正月與邵虎和他爺相見相識起,我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已不下十回去居住偏僻山大溝深的邵虎家瞭解其家境,向黎鴻健秘書及時彙報實情,在黎先生的幫助鼓勵下,關注這個特殊家庭,澳門樂善行從小學到大學全過程資助了邵虎同學順利成長,還關注見證了邵虎爸爸由爬行、到現在能夠幫助家裡人放羊做家務的全過程,時間雖然十多年,卻跨越了世紀,這家的重大變化基本都朝理想的目標行進,堅固的磚木結構房代替了土坯房屋,而且幾乎每次相會都有行動變化與進步,一個個預料之外的奇跡包含有無法言說的感動與歡愉,在與邵虎爺孫倆交談中每次問及黎先生,言別是總要囑咐我澳門樂善行來會寧時一定告訴他,這些發自肺腑的話語體現了山裡人特有的淳樸和知恩惜恩的情誼。   澳門樂善行的偉大關愛,讓所有受助學生及其家庭感受到人間真情胸懷的博愛與溫暖,油然產生真摯大愛之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位老人的牽掛默默情,是人間最珍貴的情感,是代表是縮影。願他和所有得到幫助的學生及家長對澳門樂善行的真心思念與新年祝福、亮麗我們的生活生命,豐盈我們的人生,永遠伴隨我們。 邵虎和爺爺奶奶與筆者(2018) 黎先生與筆者跟邵爺爺喜相逢(2011) 邵虎與父及姬耀峰在澳門樂善行孤兒院

38_P5_1

去那遙遠的地方

去那遙遠的地方 甘肅 冉樹蒼 看訪途中經過的積水路面 手捧獎狀的王博洋 王佳琦手捧獎狀 八月二日早上,在王博洋母親的帶路下向他們的鄉下老家行進。從縣城出發不遠就下起了濛濛細雨,越走越大,到離縣城約80公里的新堡子,雨如瓢潑,積水漫過了整個路面,繼續行駛有潛在危險,我們一行五人下車去飯館避雨,短短幾步路就淋濕了衣服,在飯店我們邊吃飯邊等待雨能變小。吃完飯雨持續大下著,在飯店主人建議下,等到雨減小後又重新上路。   我們重新行進時,雨一個勁的下著,時大時小,車子在流水的路面上慢速行駛,好在近幾年農村道路基本都用水泥混凝土硬化了,即使下雨還能行駛。下午兩點多到了王博洋家,雨依然不停地下著,在院中拍照後進了用彩鋼搭建的堂屋,雖然長期沒有住人但依然顯得非常整潔,我在觀看屋內景象時發現側牆掛著兩疊厚厚的獎狀,我詢問他媽媽回答是這兩個孩子的,我仔細看後為他們的好成績而高興。但孩子媽媽唉聲歎氣說“佳琦平時這樣成績,那年考高中時失誤了,連個在會寧讀高中的資格都沒有,逼迫去定西英才中學出高費讀書,把我們都累壞了。要不是今年把兩個娃娃報到澳門樂善行幫助,說不定有輟學的可能,真是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恩人呀! 看訪路上隨處可見的成片瓜田 隨後我提出去附近的澳門樂善行資助生郭娜家,駕駛員說不熟悉路況婉言拒絕了,鑒於這些地方太偏遠,來一次確實不容易,隨即我聯繫了郭娜爸爸,等了一會兒他們來後,我乘坐小電動車向郭娜家前行。進了大門郭娜爸爸指著新蓋的瓦房說,這幾年沾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享受了危房改造照顧,住宿沒困難了。由於雨一直未停,拍照時只能站在房檐下湊合。進了堂屋首先看到的是炕上側躺的爺爺,看見我後招手示意沒有言語,郭娜爸爸說爺爺患腦梗塞中風疾病,需要他長年在家照顧,導致不能出外打工,家裡四個都在讀書的費用大,如果不是澳門樂善行和揚州愛心人士幫助,娃娃早就進不了校門了。二女今年又考到青島科技大學了,真是又喜又愁啊!兩個孩子讀大學費用又增加了,把我愁死了。我邊聽邊思索,人世間確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考不上大學愁沒有錄取,考上大學的愁上學的經費。   這一天由於雨著沒停和有些路段積水,車子在路上行駛較慢,回到縣城已經點燈了,由於各方面原因花費了很長時間,但大家精神高度集中反而未感到過於疲倦。困難家庭的學生讀書路艱苦,澳門樂善行的助學路漫長,知識改變命運的成長路幸福寬廣。 王佳琦(左一)王博洋(右二)及其母親和筆者合影 筆者和郭娜(打工不在家)的妹妹在屋簷下合影       更新: 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