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Quotes

《謎盒》的製作

吳嘉偉 話說在今年年中時,本人所屬的表演藝術團體——「兄弟班藝術會」,接到一個文化局局方的邀請,參與製作一個和氹仔歷史文化有關的「文化深度遊.戲」項目,以戲劇導賞為形式,配以氹仔文化為內容的演出。這個項目是文化局方銳意鼓勵本地藝術工作者深入澳門社區,在探索地區文化底蘊的同時,能以其擅長的藝術手法,把人和社區作出相應的連繫,本人覺得尤其是在這個「疫情時代」,在對外出行相當困難的時候,開發本地文旅資源,也是一種為將來作準備的方法。作為一個關心本地的藝術社團,加上我本人是氹仔長大的身份,更推使我們想要好好製作這個「文化深度遊.戲」項目。 近年劇本殺、密室逃脫等遊戲大行其道,承接著我們去年自家創作的沉浸式演出《謎.伶》,我們希望這一個「文化深度遊.戲」的演出可以打破傳統的導賞形式,以參與度高的面向,讓觀眾可以主動地介入於演出當中,他們不單有需要代入預設的角色中,更需要在現場查找一些通關線索,才可以完成演出,因為整個演出大部份時間都會待在一個方正的地方進行,所以便有了《謎.盒》這個劇名。如果要數到氹仔一些不為大眾所熟知的歷史,氹仔電燈局是「嘉模會堂」的舊址,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決定以嘉模會堂作為演出地點,再由它廷伸到其他地標和故事,可惜事與願違,在八月時所爆發的疫情,令嘉模會堂成為了全民核酸檢測點,所以不予外借,正值苦惱場地之時,我想到了氹仔坊眾聯誼會,最後幸得到坊會的支持和幫助,我們終於把演出場地敲定了,在這個具有街區歷史紛圍的地址內,進行文化深度遊的演出更別具意義。 這次的《謎.盒》除了得到坊會的場地協助外,還要謝謝「老氹仔」黎鴻健先生的大力支持,讓我們可以起用他的著作《氹仔情懷》中的資料及珍貴相片,我們也從中蒐集到20世紀中後期,氹仔人的生活狀況,從而創作了演出中的一個家庭裏的三個角色,一個電燈區職員、一位女攤販、一位炮竹業女工,由他們的戲劇中,讓觀眾了解到昔日氹仔人的生活和歷史。畢竟是一個普及式演出,它所覆蓋的議題不能太多,故事主要包含三個內容,由電燈局電力轉換、炮竹廠的意外,以及復原所的職能,一個45分鐘的演出,能讓觀眾深刻地了解到這三個歷史,我覺得已經足夠了,再加上解謎、互動、以及親手製造仿炮竹的過程,在趣味和介紹並重的方式之下,期望新一輩的澳門人,都可以對這些已經塵封的過去逸事有所了解,這也是我這個「新氹仔」需要肩負起的事。 《謎.盒》演出劇照(一) 《謎.盒》演出劇照(二) 《謎.盒》演出劇照(三) 《謎.盒》演出劇照(四) 《謎.盒》演出劇照(五)

THREE POLES DECLARATION (5)

The big goal and the big topic of photography have been figured out. From such a big topic as " THREE POLES DECLARATION", I hope to get enlightenment of wisdom in the primitive plateau snow area. If I stand on the plateau, no matter how hard the cold and lack of oxygen, I will try my best to overcome and explore.

From Macao to the World

新書分享《從澳門向世界出發》,本書有10位作者包括;張裕、胡浩強、羅紹華、鄺耀林、張雪聰、鄭慧娟、張曉怡、胡梓聰、蘇光輝、梁洪波。其中胡浩強的遊記,作者以「千山走遍,尋找旅途中的點點滴滴」作為旅行家的金句。現介紹他的其中的三篇遊記:1.56日穿越歐洲大陸、2.奇峰懸浮張家界、3.神秘國土北朝鮮,這是作者自己很喜愛的三篇遊記。

萬里之行(十):蒙古食記

“靠山食山,靠海食海”各地美食會從食材、烹調方法、用餐禮儀等方面反映出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民以食為天,嘴饞的我在漫遊期間,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品嘗各地的地道美食,用味覺來深深體驗當地文化,來到蒙古都一樣,以下分享一下我在烏蘭巴托難忘的飲食趣事。

羊跟魚相愛,只是一場意外 (三)

往後的日子,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圈子,誰都躲不過感情分水嶺的洪流,「底層聯會」的聚會日漸減少,成功考上大學的我有了新的同學,他有了新的同事、他有了新的伴侶、她有了新的朋友,往後幾年也不時會出來聚會,可惜永遠人都不齊,而且開始有點話不投機。

THREE POLES DECLARATION (4)

這次到珠峯考察,目的之一也是要採取空氣及冰雪樣本,看看火山爆發后的火山塵對地球的影響。

粵港澳大灣區萬米接力賽

  粵港澳大灣區萬米接力超級聯賽廣州站在天河體育中心圓滿舉行,本次賽事由廣東省體育局任指導單位,廣東省田徑協會、廣州市體育局主辦,廣州站為粵港澳大灣區萬米接力超級聯賽首站賽事,粵港澳大灣區萬米接力超級聯賽系列賽是廣東省田徑協會立足現有資源,重點推出的一項大眾路跑賽事,意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國際性業餘跑者場地賽和全民參與的大灣區品牌賽事,2021年起在廣東省全省範圍內每年舉辦,分站賽還將覆蓋深圳、東莞、珠海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首站賽事吸引50多支頂尖跑手組隊參加粵港澳大灣區萬米接力超級聯賽。 澳門馬拉松推廣會會長陸偉堅率領精英跑者黃連芳、陳建萍、胡杰參與是次賽事,順利完成賽事,促成友好交流,獲取寶貴經驗。    粵港澳大灣區萬米接力超級聯賽分為高校組和公開組,參賽者涵蓋高校在讀大學生,以及大眾高水準精英跑者。公開組四人團體接力形式參賽,每人跑10000米,最終四人成績相加作為團隊總成績進行排名。為了增加賽事的競技性,組委會還將針對公開組各參賽隊員的個人萬米成績,進行個人萬米成績總排名。    最終,經過激烈的角逐,在熱情的歡呼和呐喊中,公開組大鵬一隊以2小時18分54秒的成績獲得第一名,白雲競速1隊以2小時23分29秒的成績獲得第二名,大鵬九隊以2小時28分32秒的成績獲得第三名,冠亞季軍分別獲得獎金1萬,6千和4千人民幣; 澳門馬拉松推廣會派出2男2女以3小時13分31秒獲得第37名。   組委會還設置了賽後拉伸康復服務、獎牌刻字服務、號碼布過塑服務及運動傷病篩查服務。為了確保賽事的安全性,跑友入場時統一進行了粵康碼檢查和體溫監測。賽道上也安排了醫護人員和醫療志願者,全方位護航參賽跑友的人身安全。    澳門馬拉松推廣會非常榮幸參與是次賽事,期盼透過長跑賽事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跑團友好交流,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體育事業發展,增進友誼,永結秦晉之好。 長跑健兒在賽事中爭逐 澳門精英跑手陳建萍接受廣東體育頻道訪問 澳門馬拉松推廣會順利完賽 喜上眉梢 冠亞季軍頒獎典禮 起跑一刻

自由商港與穆斯林軍警——嚤囉園的前世今生(二)

嚤囉園首位業權人 陳力志   嚤囉園還沒成為伊斯蘭清真寺及墳場之前,誰擁有這片土地?葡萄牙已故史学家文德泉神父著述的《澳門地名學》、施其樂牧師所著的《1700—1930年珠江三角洲的穆斯林》,還有葡國學者路易士庫尼亞(Luís Morais)的《澳門的穆斯林》(注3)等,在他們的作品中只是提及澳門土生葡人Filipi António Osório將嚤囉園這塊土地售予科亞克穆斯林協會。   2014年10月17日葡文報紙《今日澳門》,刊登葡萄牙波爾圖大學工程學院教授José Manuel SimõesMorais的一篇文章《穆斯林清真寺和公墓》(譯名)。文中提及了土生葡人Filipi António Osório經地產代理公司,從Maximiano António dos Remédios手上購買這幅地皮,由此可以了解嚤囉園最早的業權人並非Filipi António Osório。   誰是Maximiano António dos Remédios?這是令人感到有趣的事。為了探究這位土生葡人的背景,筆者曾經查閱專門研究土生家族史的葡國學者Jorge Forjaz出版的書籍《土生葡人家族》。他在書內記錄440個土生葡人家庭的簡史,嚤囉園前後兩個業權人的家族及其身份也有記錄於書內。   第一個業權人Maximiano António dos Remédios,1808年9月12日出生在風順堂區,屬澳門土生葡人家族“Remédios”的第二代人物,十九世紀時期的澳門富商,1871年被列為澳門四十個最大納稅人之一。同年9月17日組織一班土生葡人成立“澳門土生葡人促進教育協會”(APIM),並擔任第一屆主席。該協會在崗頂前地及東方斜巷交界處建立了“葡文商業學校”,也就是澳門葡文學校的前身,現址已屬滙業銀行行政中心大廈。1878年1月8日該學校正式啟用,為澳門葡語教育事業做出貢獻。Maximiano António dos Remédios於1875年2月1日離世,葬於聖美基墳場。 在此順便一提,風順堂區有一條「三巴門斜巷」,葡文名稱Calçada dos Remédios。這條小巷是否與Remédios家族有關係,至今仍未有確實的資料。鑒於Remédios可以作為姓氏之外,也可譯為“藥物”的意思,所以不能肯定與該家族有關係,需日後繼續查證。 文德泉神父最後逗留在澳門與筆者合照 前葡文商業學校位置,現為滙業銀行行政中心

東北亞商港海參威

胡浩強 海參崴俄語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遠東最大和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人口超過60萬。接近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三面臨海,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此地原為遊牧民族的居住地,後歷遼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領土,1860年清朝與俄羅斯帝國簽訂《中俄北京條約》,變成俄羅斯帝國統治的地方。 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海參威開始解封,因地理因素,從商的中國人,在海參崴長期或短期性居住的人口,不斷增加。城市位於日中貨物運輸的路途上,潛力相當大。位於亞洲卻有豐富的歐洲文化,吸引眾多遊客,是俄、中商機蓬勃發展的城市。 城市的晨曦 著名的潛艇博物館 海參威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是俄羅斯西伯利亞的軍事重地,而當地人卻沒有嚴厲刻板的生活,人民有禮,善待遊客,絲毫看不出軍事的氣氛。海參威以美食、美景、美女著名。 擁有世界最長的鐵路起點與終點的稱譽,建於1912年的火車站,穿越87座大城小鎮,鐵路總長度9288公里,西起莫斯科,東至海參威,是人生瀟灑走一回的夢想鐵路。 海參威擁有迷人的海岸,豐富的俄式建築與風情,是東北亞地區重要旅遊目的地,通往俄羅斯大城小鎮的東方起點… 世界最長鐵路起點 富有歐洲文化的城市 城市的晨曦 海參威列寧廣場 教堂餘暉

萬里之行(九):快閃烏蘭巴托(四)

阮世豪 民間俗語“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這次流浪旅途之中就立即實踐了。事沿每週一班到莫斯科的鐵路停駛,導致我滯留在烏蘭巴托。幸好受到扎門烏德認識的蒙古小伙子邀請,由他作嚮導,帶我遊覽一下烏蘭巴托。我稱蒙古小伙子為胡迪〈由於他的名字太長太難發音,為了方便稱呼,我以諧音稱呼他〉,他是一位在烏蘭巴托讀書的大學生,個性開朗,十分熱情,他還約了幾個朋友,借了一台私家車和我一起出行。不知是否開玩笑,他說如果不用私家車,可以帶我到郊外,牽一匹溫馴的馬教我騎馬代步,可是我望向他那位手肘上套了石膏朋友〈因墮馬而受傷〉,我直接婉拒了。            這兩天出遊,走了很多地方,眼界大開,在眾多景點中成吉思汗紀念館給我一個頗深的印象。成吉思汗紀念館,位於烏蘭巴托東面約55公里,車程約需一個多小時。期間我們互相分享着兩地的生活文化、大聲高歌,車上的音樂播放清單上都是流行的蒙古歌曲和風靡全球的歐、美、韓國流行曲。識唱的我就跟着唱,不認識的都打起拍子輔和。唱得興起,我突然想起手機內都有一首蒙語歌,是唯一認識一首,騰格爾的“蒙古人”,但想不到歌曲一響起,立即把他們高漲的情緒降了溫,胡迪說這首是他爺爺輩的老歌,說着說着又好奇為甚麼我會懂得這歌,無他的,都是因為父親在家裡日播夜播,被洗腦罷了。事實證明,音樂是人與人溝通的一種媒介,可以輕易打破國家、語言之間的限制。就在此時,窗外一度反光引起我的注意,隨着車子越駛越近,漸漸看到一座仿佛會發光的騎馬雕像,我們距離目的地不遠了。          成吉思汗紀念館的外觀是一座約高四十米的成吉思汗不鏽鋼騎馬像,手持金鞭,據說這是成吉思汗發現“黃金馬鞭”之地,即是他萌生起統一蒙古各部念頭的地方。館內共有三層和一個地下室,地下室是蒙古帝國博物館;地面層是禮品室和互動區,可以體驗傳統蒙古服飾和羊骨占卜;一樓是餐廳;二樓可以通往戶外雕像的觀景台。觀景台的位置其實在馬首之上,站在台上和成吉思汗像對望,被他巨大的臉龐和氣場所震懾,再眺望遠方那一望無際的草原,被落日餘輝染上一片夕紅,有種大地在我脚下的感覺。          隨着夜幕低垂,氣溫驟降,是時候踏上歸途,回去烏市的市中心。世上大部份城市都有一個通病,而大漠首都都没有例外,嚴重塞車。去程約70分鐘,而回程則用了一倍時間。在塞車時胡迪跟我說,現在如果騎馬的話,我們已經到酒店了,這刻我心想如果騎馬的話,我現在應該到了……醫院。(未完待續) 成吉思汗紀念館 (阮世豪攝) 世界最大的蒙古靴 (阮世豪攝) 大漠晚霞 (阮世豪攝) 觀景台上合照 (阮世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