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詩善緣

20_P3_1_used _

保護南極(三)

保護南極(三) 李樂詩 博士 留心海鳥地穴:海鳥會在草叢築地穴,并爲鶵鳥添上保護色以作保護,因此切忌走進草叢上,無意地造成巢穴破壞,建議在5米的距離外觀賞海鳥,但有些海鳥如南方大海燕也格外敏感,而賊鷗也很有攻擊力,宜退至25米之外去觀察,當然一枝望遠鏡在此時此刻就大派用場了!   避免破壞植被:嚴寒的氣候之下,南極仍有植物生長,一般在此生長,例如青苔和地衣,它們都是靠點點的濕氣滋潤和小小風擋的環境下趕緊生長,一般在此生長的植物,速度都很緩慢而且較脆弱,所以切忌踩踏植被,破壞了它們的生長進程。當然岸上的一草一木,也不要採摘,當然也不要帶走任何石塊、羽毛、骨頭、蛋卵、化石等,也不要留下到一遊的塗鴉或雕刻,讓渾然天成的東西,依舊保存自然的美態。 尊重研究重地   南極大陸是個科研的重要基地,不同國家的研究所、科學站和保護區遍佈南極,除了歷史的科研遺跡外,就算研究站開放,也不要觸碰、移動或毀壞設施,由於站內仍有工作人員作息,故參觀時應盡量減少滋擾。至於保護區分歷史、生態和科研三種,都是極保護價值,遊人勿擅闖爲上。 現時觀光團大多登陸南極半島嶼觀賞企鵝和海鳥,但每島嶼的地理環境和物種都不同,因而登島指南就各有不同。例如:在保利特(Paulet)島,那裡可以看見許多阿德利企鵝,由於島上有兩個大型的保護區,遊人不得自由走動,要隨導賞員在指定路綫下環島一周,此外這裡有岩屑坡,遊人宜小心避開,以免岩屑鬆脫塌下。在場基(Yankee)港口,那裡是巴布亞企鵝雲集的地方,由於接近冰川,遊人宜小心冰川崩裂所起的巨浪,也不踩踏地上散落的苔蘚。 從前的南極考察人員有句老話:「把發現的東西放回原處,保持一定距離,讓企鵝繼續做企鵝,不要改變動物行為。」也許、這些老話到現在依舊合用。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光碟,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 careactionmacau@gmail.com 索取。

issue19_P2_1

保護南極(二)

保護南極(二) 李樂詩博士 謹慎的海上旅程  洗滌鞋履:來自五湖四海的旅客有很大機會會把細菌、種子、泥濘、碎屑等其他外來的有機物帶到南極大陸去,改變當地的生態。因此,遊客在離船登岸前要彻底清潔衣物鞋履和手提裝置,船隻大都沒有洗鞋區專爲登岸前後作洗滌和消毒用。 緩慢移動:遊客離船登島,中間由駁艇接載。在南極區域,登岸的地方有時候會鄰近海島和企鵝、海豹的棲息地,爲免造成滋擾或傷及生物,駁船會慢慢行駛,遊人也要保持安靜和把聲浪降低,不要驚動島上的生物。         步步爲營的岸上守則 留心動物反應:所有南極的物種都是歸入受保護之列,不能如動物園般隨意餵飼和觸摸。有些動物例如海獅、毛皮海豹,在換毛時情緒很不穏定,會容易動怒,嚴重者會咬人呢!所以遊客應與生物保持至少5米距離,從遠處觀察它們的活動。有些生物如企鵝,它們會群居棲息,不要闖進它們的領土範圍,只走近外圍的地方觀察,行動要放慢,腳步要放輕,也要留意不要阻礙生物的作息往來的路徑。 譬如觀察海豹:海豹基本在石上和海冰上棲息,對船和人類都敏感非常。一點兒的聲音、氣味和影踪,都會驚動海豹。受驚的海豹通常都會從躺卧姿態立即挺起身子,并四處張望,或張口顯示惡,甚至步步進迫,嚇唬敵人,嚴重者它們也可能一大群退回海中,這時遊人要小心後退,不要再作驚擾。在海灘上如發現海豹群,不要在海灘與海豹之間橫過,只在海豹棲息地的上方蹲身而過,避免擋着它們的視綫。當然也不要圍觀或分隔海豹媽媽與小海豹,以免激怒雌海豹作抵御。 留心海鳥地穴:觀察海鳥的最佳方法是坐着觀賞,留意不要阻礙它們的出入口,以免延誤它們返巢的時間,增加小海鳥被其生物猎食的機會,也令海鳥徒添無謂的能量消耗。  待續…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光碟,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 careactionmacau@gmail.com 索取。

18_p3-2

保護南極(一)

保護南極(一) 李樂詩博士 幾乎每個出發到南極的考察團或觀光團的起點,都在阿根廷的烏斯懷亞(Ushuaia)。人們稱這裡是「陸地的盡頭」,不過卻是南極的開始。這個位於地球上最南端的港口,跟南極半島最接近,幾天的路程就到達,造就了許多南極特許經營的旅行團,開辦環島遊、登島體驗團,讓人一睹南極外島的原始風貌,親嘗那變幻莫測的南極天氣。據國際南極旅遊協會(IAATO)預計,2010年將會有四萬多人次到訪南極呢! 也許,正如南極旅遊的開山祖師Lars-Eric Lindblad所云「惟有親歷其境才會珍惜」。到過南極遊人,即使沒有受過專門訓練,也會變成了半個南極保護大使。因為港口內隨處都會免費派發關於南極條約和南極旅遊的須知。參加觀光團時,有關單位會用盡一切辦法派發小冊子、短片簡介、幻燈播放、專題講座、導賞分享等等,務求遊客在登船離船、上岸參觀時都有一定心理準備,主辦單位如此大費周章,就是希望旅客除了對南極更了解之外,也會盡一己之責,保護愛惜這片淨土,只帶走對南極的回憶,不留下任何外來的痕跡。 究竟走進「和平與科研之地」的南極有甚麼要注意呢? 謹慎的海上旅程 落下窗簾:最近IAATO向船隻發出提示,船隻在漆黑的南大洋夜航,航上明亮的燈光,會令夜間飛行的海鳥,例如:海燕和南極賊鷗等迷失方法,它們會在船上的甲板着陸,由而降落了就難以再起飛,所以有關當局努力遊說船隻,減少甲板上的照明燈和減低光亮度,並促請船員妥善協助海鳥再振翅高飛。據說,在能見度低的日子,一個晚上,就會有數以百計的海鳥降落到船上呢!所以船隻夜航時要遊客落下窗簾,就不無道理。 帶走垃圾:極苦寒的氣候令有機物質分解速度減慢,所以垃圾處理不小心,就會變成污染,荼毒雀鳥及動物。在遊船上,遊客宜小心自己的行裝,怕風刮得大,把物件吹走了;離船登島也嚴禁携帶食物,以免處理不善,變相成為南極垃圾,污染河溪、湖泊。當然生火點煙也是絕對禁止的,在這個乾燥的地方,一點火種也足以把南極毀於一旦呢。  待續…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光碟,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 careactionmacau@gmail.com 索取。

2014_17_P3_1

低碳生活 (二)

低碳生活(二) 李樂詩博士 「省」是低碳生活的大原則,具體而言,衣食住行而已。每個人多少總辦得到。以下是一些簡單的建議: 衣 * 買本地衣服,少買進口貨,更不必專程到外地買衣服。  * 買耐穿的衣服,不必緊追著潮流。  * 冬天時,衣服不必每天清洗,有些衣服可以手洗,洗機全滿才開動。 食 * 多吃素,少吃肉。 * 吃本地食物,應時食物,少吃進口貨。 住   * 用節能電膽。  * 少開空調,空調温度不宜太低,宜安裝恆温器。  * 不用電器時關掉,別用「備用」或「待機」模式。  * 調低熱水器温度。  * 購買有能源標籤的電器。 行   * 多走路,多騎單車。  * 多走樓梯,少坐電梯。  * 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少用汽車。如要用汽車,盡量載滿朋友家人。  * 留在本地度假,減少到外地旅遊。如要到外地旅遊,盡可能乘火車,不要乘飛機。或選擇航程較短的鄰近地區。盡量選擇直航,縮短航程。  * 盡量用視像會議來代替出外公幹。 當然還有很多,不能盡錄,幾乎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個環節,只要我們願意,都可以過得更「低碳」。我們只要抱著「節省」的大原則,做每件事之前,多問自己一句「爲甚麼要做?」「應該怎樣做?」,就會懂得抉擇。回到先前的分岔路口,你會怎樣抉擇呢?人真的非消費不可嗎?物質真的比精神重要嗎?科技真有必要無孔不入嗎?究竟過怎麼樣的生活我們才會快樂呢?牙買加人的歷史很值得我們深思,英國在19世紀30年代放棄對殖民地牙買加實施奴隸制後,希望牙買加人能夠為他們做工。但是,由於牙買加土地廣闊,原來的奴隸解放後,都跑到自己的土地裡生活,不再為英國人的糖廠工作。英國人怎麼辦呢?首先,他們封鎖了那些土地,不讓牙買加人自給自足地過生活。他們又察覺到牙買加人並不貪心,只想滿足基本需要。於是刺激他們的消費欲望,因為牙買加人必須渴求奢侈品、成為消費者,才需要賺取工資,替英國人工作。這便是人如何成為消費者的例子。自給自足、知足常樂的簡樸生活也許就是最理想的低碳生活,卻不是既得利益集團所樂見的,他們甚至會想盡辦法去破壞這種生活。我們呢?我們喜歡這種生活嗎?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光碟,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 careactionmacau@gmail.com 索取。

16_P3_3

低碳生活(一)

低碳生活(一) 李樂詩博士 「低碳生活」的「碳」指二氧化碳,所謂低碳生活,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減低二氧化碳排放。因為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正是全球暖化的元凶,解鈴還須繫鈴人,全球暖化既然是人類一手造成,亡羊補牢,責任自然也在人類。低碳生活是一種個人的取態,問題是,工業革命以來,以燃燒化石燃料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早已根深蒂固,牽涉到眾多既得利益集團,包括國家、跨國企業。單純狂瀾於既倒?君不見無論環保人士如何聲嘶力竭,哥本哈根氣候會議還是一無所成?然而,要改變社會,還是要從個人做起,如果連我們自己也不肯爲地球做點事,過低碳生活,那就怪不得誰了。 人爲温室氣體增加,主要是由於化石燃料的使用,即煤、石油、天燃氣等等。我們日常使用的煤氣、石油氣、柴油、汽車燃油等等都是化石燃料,過低碳生活的關鍵就是要節省這些能源。發電須燃煤,所以要省電;燒飯、開車等用石油氣、煤氣、汽油,也要節省。節約是美德,過低碳生活,一字記之曰「省」。 走上低碳之路,總會遇上一個分岔路口。路有兩條,第一條路是改變我們的價值觀,減少物質享受,犧牲一點方便;第二條路是保持原來的價值觀不變,繼續享樂,繼續消費,繼續過最方便最高科技的生活,但尋求替代的方法,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用節能家電,即能源效益高的産品。走哪條路,每個人會有不同的選擇,當然走第一條路更徹底,對地球更好,但在今日這個物質至上、消費主導、科技發達的社會,談何容易?如果受不住第一條路,走第二條路也有助「減排」。 待續…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careactionmacau@gmail.com索取。

15_P3_1

冰山以外(四)

冰山以外(四)  李樂詩 博士  海水沒頂 海平面持續升高,意味著許多低窪地區將會長埋水底。繼馬爾代夫和南太平洋島國圖瓦盧,大洋洲國家基里巴斯(Kiribati)成為另一個因氣候變化而被迫遷徒的島給海水吞噬了,其餘的21個島,平均高度也不超過海拔5米,島上居民住在離岸一公里範圍之內,有居民在十年內三次搬家,避開水浸,但水位上升持續,自1991年以來,水位每年上升5毫米,較全球由1993至2008年計算的平均升幅3.4毫米還要高!其實單是西南極洲的冰原若全部融化,冰水流入海中,把海平面推高3.3米,這個島國就會給淹沒了!基里巴斯總統稱,該國潮漲幅度驚人,時會造成沿岸水浸,耕地、家園和醫療設施受到浪潮沖毀。海水不但污染了井水,影響食水供應,更因海洋吸收過量二氧化碳而變酸,令環島的珊瑚礁白化,島上的椰子種植受威脅。由於海水淹浸陸地,漁民因應陸地大小而分配的捕魚海域專利也隨之而縮少,影響生計。島上10萬名島民包括總統,已淪爲氣候難民,總統忙於把國民遷徙到別國去。 極端天氣 自然災害無法避免,但全球氣候變異,極端天氣會更加頻仍,颶風暴雪豪雨在世界各地紛紛出現。2009年春末夏初,德國經歷連場雷暴、豪雨、冰雹和龍捲風的侵襲,釀成水災,損失嚴重。西歐冬季受暴雪吹襲,多國的航空及鐵路交通一度癱瘓。西班牙東南部九月份一場大雨,48小時內錄得總雨量300毫米,而當地全年降雨量還不足450毫米呢!極端天氣似乎在全球到處發生。十一月份持續降雨,阿根廷、巴西及烏拉圭許多地方水浸,15,000人受災。加拿大發生雪崩的次數是過去十年每年平均數目的兩倍,而龍捲風出現的次數也破了歷年的記錄。颱風凱撒娜(Ketsana)和芭瑪(Parma)給菲律賓呂宋島帶來暴雨,造成水災900人身亡。據世界氣象組織的統計顯示,全球2009年發生245宗災難中,有224宗跟氣候有關,受災者高達5,500萬人,共有7,000人死亡。北極的海冰幅蓋率減少、南極的冰架融化嚴重以及各地的極端氣候現象,都在互相呼應,向人類發出警示,全球氣候變化將會帶給人翻天覆地的災禍。全球暖化的影響已遍佈全球。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 careactionmacau@gmail.com 索取。

14_P3_1

冰山以外(三)

冰山以外(三) 李樂詩博士 威脅水源 尼泊爾環境部長去年在珠穆朗瑪峰大本營召開內閣會議時表示,全球暖化令這個高山王國的降雨量、加上冰川融化、大大增加冰川湖決堤機會,引致湖水泛濫禍及百姓。據高山綜合發展國際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喜瑪拉雅山山脉的冰川,每年後退約10至60米。上世紀中後期,位於中國西部82% 的冰川面積在20 年間也減少了4.5%,喜瑪拉雅山山脉的冰川一旦融化掉,我們就再沒有這座水庫作後盾了!   殃及家國 反常的氣候常會令人措手不及,在低洼地區如位於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水浸爲患、也不足爲怪。每年全國五分之一的地方都出現水浸,孟加拉人也習慣過水浸的日子,還視爲種植稻田的必需,不過該國的氣候越來越不對勁,强勁的暴風、大規模的水災,竟然連年發生,加上海平面上升,南部沿海的耕地不是遭淹沒、就是水質變咸無法種植,非要改爲養蝦謀生不可。 2009 年五月風暴艾拉(Cyclone Aila)吹襲孟加拉,造成數以百計的人死亡,淹沒了14,000人家園,居住在庫納(Khulna)的居民頓失生計,無奈遠走他方,非法逃到印度。據國際移民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稱,自2000年以來,在孟加拉發生的重大天災逾70場,如果海平面如專家所言、到2050年升高一米,恐怕南部沿海區域,有13%的地方被掩沒,到時有1,500萬至2,000萬人口會流離失所,淪爲氣候難民。 待續…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careactionmacau@gmail.com索取。

冰山以外(二)

冰山以外(二)  李樂詩博士 人畜爭水     原本雨量稀少的乾旱之地,一旦遇上極端氣候,土壤蒸發加倍,水源就會乾涸,人畜都缺水。世界糧食組織指出,在非洲肯雅,近年就因為旱情嚴重,河流乾涸,作物失收、畜口死亡,令數百萬人需要接受緊急食物援助。由於人與動物爭水,共飲同一水源,更引致幾十人死於霍亂。有些遊牧民族在肯雅苦無生路,決定橫渡滿目瘡痍的索馬里和情況也不見得樂觀的埃塞俄比亞碰運氣。當地專家指出,過去乾旱現象幾乎每十年才一遇,但到上世紀70年代旱災每七年出現一次;來到80年代五年一個周期;90年代每隔兩、三年就發生;現在、乾旱的氣候已經年復年地橫掃肯雅。     有保護肯雅大象的組織指出,瀕臨絕種的23,000隻肯雅大象約有100隻已渴死。這種大象每日需要200公升水和300千克的草或枝葉維生,但當地連年乾旱,連水井也滴水不出,地上小草不生,大象尚且抵受不了,更何況不耐旱的動物如河馬、疣猪、水牛和羚羊呢!據說鱷魚也要遷徏數公里以外,另覓水源棲身。     旱情影響人畜的地方豈只非洲,去年十一月,澳洲中部氣温高達攝氏40度,野駱駝受不了煎熬,爲尋水源6,000隻駱駝連群結隊大閙小鎮。在昆士蘭省同月天氣也持續高温,小鎮馬倫尼(Maleny)的市民要制水度日,每日不得使用超過200公升水,當局還派出水車供水;另外一個小鎮多爾比(Dalby)的儲水量僅餘15%,立即啟動應變措施,每日只能供水八小時。     威脅水源     喜瑪拉雅山山脉的冰川是亞洲的水庫,冰川一旦後退,意味水資源不斷流失。     有「世界屋脊」之稱的喜瑪拉雅山山脉,橫跨孟加拉、不丹、緬甸、中國、印度、尼泊爾及巴基斯坦等國,其冰川與凍土層人南北極外,幅蓋面積最廣的地區,視爲「第三級」,這裏是亞洲十大河流的源頭,水源直接或間接養活着山下13億人口。 待續…   待續…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careactionmacau@gmail.com索取。

冰山以外(一)

冰山以外(一)  李樂詩博士 聯合國氣候變化架公約的執行秘書德布爾(Yvo de Boer)說過:「金融危機的出現,皆因我們的財務超出預算;氣候危機的出現,皆因我們的生活方式超出了地球的預算。」氣候變異不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是我們過度使用化石燃料,釋出大量溫室氣體,造成地球上天下地種種失衡現象,危及全球人口,也禍延下一代。 幾年前、新西蘭當局向經過南冰洋航道的船隻發出警告,小心一座從南極冰架崩裂出來的巨型冰山,這座冰山再分解成數以百計的小冰山在海面漂浮,威脅船隻安全。冰山影響航運的安全只是氣候異變其中一個影響,南北極冰融情況嚴重,也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究竟氣候變化對世界其他角落有多大影響? 四時不分近在咫尺的香港,暖化迹象從植物生長周期紊亂可見一斑。原本只有春天才盛開的杜鵑花,在十二月這個本是隆冬時分已經吐艷,只在夏天綻放的鳯凰木,到了年尾還長出新芽。植物一反常態四時不分,令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不寒而栗」,還說「香港等同沒有冬天了」。至於一向不愁食水的香港人,也許要改變一下用水習慣。據香港天文台預測,香港未來30年是「旱年」,全球暖化下乾旱會持續,華南降雨量會較正常少5%,旱災的次數會增加,依靠中國供水的香港,自然不能獨善其身。 作物失收全球氣溫升高引起許多極端天氣,令農作物減産,其實2009年是中國50年來旱情最嚴重的一年,贛江和湘江的水位是過去50年最低。2009年六月份,熱浪席卷中國北部,白晝最高溫度逾攝氏40度,部份地區夏季溫度更創歷史新高。在南方,舉珠江三角洲爲例,因為城市化的熱島反應,大氣層氣壓轉變,令帶來雨水的台風不能接近,轉移吹襲別的地區,令乾旱情況更嚴重。有研究指出,氣溫每升攝氏1度,中國谷物的時間會縮短七至八日,影響質量。而事實上,據麥肯鍚中國研究數據顥示,09年二月,中國北方八個大、小麥種植省份經歷嚴重旱災,450萬公頃農作物受影響,舉黑龍江爲例,去年五月就經歷一場6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600萬公頃作物受影響。旱情影響糧食供應,當氣候直接與温飽掛鈎,難道我們還可坐視不理? 待續…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及”火山之子”等五款,供各位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時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careactionmacau@gmail.com索取。(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企鵝明天(二)

企鵝明天(二)  李樂詩博士 南極的冬天越温暖,海冰就越見薄弱,强風襲來,海冰破裂,連同企鵝蛋或小企鵝一并被吹走,因而可供皇帝企鵝繁殖之所也越來越少。WWF的報告表示,上世紀70年代末,皇帝企鵝大量死亡,數目至今沒有恢復過來。而在南極半島上皇帝企鵝其中一處聚居地Pointe Geologie,近50年來皇帝企鵝的數目就減少了一半。   阿德利企鵝生活在海冰上或海冰附近,海冰融化,它們即痛失棲所,阿德利企鵝需要在沒有冰雪的土地上生育,氣候暖化,空氣潮濕,降雪量隨之增加,遍地白雪,適合它們生育的地方就大大減少了。除此之外,全球變暖還導致南極磷蝦數目銳減,而磷蝦是阿德企鵝的主要食糧,WWF的報告顯示,過去25年,在氣候暖化嚴重的南極半島西北岸,阿德利企鵝的數目減少了65%。而根據英國氣象部門(Met Office)的資料,由1979至2004年,南極半島西面的阿德利企鵝減少25%。阿德利企鵝還要面對其他企鵝的竞爭,例如帽帶企鵝和巴布亞企鵝由於無須依賴海生活,所以更能適應全球變暖,當海冰融化,它們便入侵了阿德利企鵝的領土。   本來,冰雪覆蓋越少,海冰越少的地方,越適合帽帶企鵝和巴布亞企鵝生育,因而全球變暖反而對它們有利。事實上,在某些區域,它們的數目也的確隨著全球變暖而增加,根據Met office的資料,1979至2004年,南極西面的帽帶企鵝數目增加了四倍。但是另一方面,全球變暖以及過量捕魚、導致南極磷蝦和其他海中生物數目銳減,帽帶企鵝和巴布亞企鵝的糧食日趨短缺,如果地球繼續暖化,它們的生命同樣會受到威脅。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及”火山之子”等五款,供各位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時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careactionmacau@gmail.com索取。(數量有限、送完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