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南極(三)

20_P3_1_used _

保護南極(三)

李樂詩 博士

20_P3_1_used _

留心海鳥地穴:海鳥會在草叢築地穴,并爲鶵鳥添上保護色以作保護,因此切忌走進草叢上,無意地造成巢穴破壞,建議在5米的距離外觀賞海鳥,但有些海鳥如南方大海燕也格外敏感,而賊鷗也很有攻擊力,宜退至25米之外去觀察,當然一枝望遠鏡在此時此刻就大派用場了!

 

避免破壞植被:嚴寒的氣候之下,南極仍有植物生長,一般在此生長,例如青苔和地衣,它們都是靠點點的濕氣滋潤和小小風擋的環境下趕緊生長,一般在此生長的植物,速度都很緩慢而且較脆弱,所以切忌踩踏植被,破壞了它們的生長進程。當然岸上的一草一木,也不要採摘,當然也不要帶走任何石塊、羽毛、骨頭、蛋卵、化石等,也不要留下到一遊的塗鴉或雕刻,讓渾然天成的東西,依舊保存自然的美態。

尊重研究重地

 

南極大陸是個科研的重要基地,不同國家的研究所、科學站和保護區遍佈南極,除了歷史的科研遺跡外,就算研究站開放,也不要觸碰、移動或毀壞設施,由於站內仍有工作人員作息,故參觀時應盡量減少滋擾。至於保護區分歷史、生態和科研三種,都是極保護價值,遊人勿擅闖爲上。

現時觀光團大多登陸南極半島嶼觀賞企鵝和海鳥,但每島嶼的地理環境和物種都不同,因而登島指南就各有不同。例如:在保利特(Paulet)島,那裡可以看見許多阿德利企鵝,由於島上有兩個大型的保護區,遊人不得自由走動,要隨導賞員在指定路綫下環島一周,此外這裡有岩屑坡,遊人宜小心避開,以免岩屑鬆脫塌下。在場基(Yankee)港口,那裡是巴布亞企鵝雲集的地方,由於接近冰川,遊人宜小心冰川崩裂所起的巨浪,也不踩踏地上散落的苔蘚。

從前的南極考察人員有句老話:「把發現的東西放回原處,保持一定距離,讓企鵝繼續做企鵝,不要改變動物行為。」也許、這些老話到現在依舊合用。 

 

20_P3_2_used
20_P3_3_used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光碟,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 careactionmacau@gmail.com 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