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濠情

28_P9_1_

我與戲劇

我與戲劇   吳嘉偉 2000年,春天。 「嘉偉,要不要來學校戲劇社的甄選?」 「好呀!」 當時一個的不假思索的決定,影響了我至今已經有十五年了。 有時候,我經常會想,若果當初沒有接觸戲劇,現在的我是怎樣?成為學校的老師?當個朝九晚六的白領?仍然在拼命投考公務員?我說不準,但對於自少功課成績不是特別優秀、四肢又不發達、沒有機電頭腦的我來說,遇到「戲劇」,簡直是如獲至寶,這是一個由興趣,變成目標、再成為追逐的過程。       孩提時,我就已經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孩;在家裏拿起姐姐的紙娃娃做偶戲的是我;突然跳上沙發演起電視肥皂劇的是我;在朋友圈子中編起劇情,大玩正邪大戰的那個也是我。這種跟著電視裝模作樣裝,愛扮愛演的舉動,往往都能逗得家人和朋友樂不可支的,現在回想過來,那時候的我可能已經蘊涵了愛表演的種子了。直到高中三年級,我得了校際戲劇比賽的演員獎,我開始漸漸察覺戲劇在我心中的位置,能在眾人面前盡情地表演是一件多有滿足感的事,觀眾會因為你的表現而被牽動出各種情感和思想,而自己亦能從劇作中找到新天新地。       升讀大學時,那單純純粹的想要留在澳門演戲的慾望越來越高漲,由於大學生很有本錢去做戲劇創作,包括時間和思想上,所以除了兼顧本科以外,基本上我都把時間拿去排戲,接觸到的戲劇類型也越來越多,包括兒童劇、音樂劇、形體劇場、時政諷刺劇、集體創作劇等等……大學畢業後,我投身了澳門電視台節目主持的工作,這種需要把特定情感/資訊傳遞給觀眾的職業,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磨練。這幾年,也是我戲劇路上的轉捩點,戲劇的參與也是一如既往的積極,在各種的機遇之下,我遇上了很多戲劇專業上的老師和導演,在課堂、或是排演之中,讓我感受到一個真真正正戲劇藝術工作者應有的態度和專業能力。在求知慾的驅使下,了解得越多,就越覺得自己學得太少、見得太少,加上經過諸位老師的薰陶底下,我萌生了要進入專業學校學習的慾望,萌生了想要當一個專業演員的慾望。       幾經波折,終於讓我考上了台灣的表演藝術研究所,在自己將要到「而立」之年前,趕上了追逐夢想的班車;重拾書包上學,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可幸的是,台灣的文化環境和戲劇氛圍相對比亞洲其他地區,來得多元多樣、而且包容性廣,絕對是學習戲劇的一個「良田」,連我也期待經過幾年學習後的自己,自己將會變成怎樣。       以前,覺得自己甚麼都不會,只會演戲;現在,好像會做很多其他事,可發現,我只喜歡演戲。這個碩士課程,對我來說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學位、一張證書,而是一個蘊釀多年的夢想的一個起點。記得之前,回到母校和學弟妹們分享經歷,那時候,看著台下十六、七歲的同學,驀然想起當年那個同樣坐在這個禮堂,穿著一樣校服的自己,要不是早早讓我在最好的時間遇上了這個改變人生的興趣,我想今天的我也不會如此勇敢地走著自己的路。 小時候的我,已經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孩。 2005校際戲劇比賽頒優秀男演員獎(左二) 話劇《完蛋的Bug》(2015)劇照 初到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27_P9_1_

有些地方,還真要早點去(下)

──西域風光:寧夏、甘肅、青海 吳嘉偉   不到沙漠都不知道自己是多能喝水,不到敦煌都不知道自己是多無知,不認識你們都不知自己是多幸運;旅行主要有三個好處,開闊眼界、了解自己、認識朋友;這次的敦煌之行,除了補充了自己的歷史以外,更讓人高興的是又收獲了一群好伙伴,在路上認識的人總有一種莫名的默契,可能就是因為想法相近,才會踏進同一個地方,住進同一家青年旅舍,在同一個旅程中學習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甘肅敦煌的景點多,而且獨特,是一個相當優質的旅遊聖地;小時候經常聽說月牙泉的神奇,一直想要去一睹它的風采,想起那些明信片內「大漠黃沙」的照片,即將實景眼前,真是有些迫不及待。從市區坐上大巴,十多分鐘後,我們便到了月牙泉所在的鳴沙山景區了,作為南方的孩子,最多也是看過沙灘,卻從未到過沙漠;在舉步維艱的沙丘裏,會感受到幼細的沙粒從陣風中滑過臉頰,我們費盡力氣終於爬上了一個小丘半腰,回頭放眼一望,終於看到了呈月兒狀的月牙泉,這個被乾旱漠地所包圍的綠洲,孤高秀麗、靈氣神秘,千百年來為世人帶來不少故事和神話,據說當年唐三藏裹赴西天取經,路經敦煌一帶的戈壁灘,缺水乏力時,都是被月牙泉救了一命;現在這裏一座亭台、數寸綠茸、泉水清淨,看似穩當,但由於近年水土流失,月牙泉的泉水亦急劇下降,當局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去為月牙泉「補水」,以使其免於枯竭,如果環境再受破壞,「不涸月牙泉」這個光景恐怕也難以保存了。   敦煌的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可以說是旅客必到之地,雅丹地貌是一種由多年前的湖泊沉積地層,因地表運動,而令岩層露出地面,加上強烈的風蝕剝落,使大片岩層形成了一種奇特無比的形態。雅丹地貌,中國境內為數也不少,但以敦煌的這個最為獨特峻美,園區內的岩層受自然的雕琢,顯得造型別樹一幟,各種動物形態栩栩如生,神氣活現,當中有一景為「艦隊歸航」,大片的形如船艦的岩石一望無際,景色相當壯觀;日落,是這裏最美的時份,夕陽西下,紅霞照落泛黃泛金的雅丹地貌,美不勝收,這裏是我去過最漂亮的雅丹地貌。   再投緣的人也都有分別的一天,和小伙伴們告辭後,我便孤身向青海出發。來青海省,大部份人都想看青海湖,而我卻對中國的「天空之鏡」茶卡鹽湖比較感興趣;先到青海湖欣賞這個如海一樣狀闊的中國內陸最大咸水湖後,一到茶卡鹽湖就下起大雨,無奈被迫折返。但作為一個倔強的人,不到鹽湖心不死,守候了三個陰天後,我重整旗鼓,坐了4個小時的火車,終於讓我見識到大晴天的茶卡鹽湖了;避開了人最密集的區域,立即奔往景區的深處,走在小火車的軌道上,兩旁潔白的鹽晶反射出耀眼的陽光,由於人少,被泛起的漣漪較少,湖面終於造出了波平如鏡的倒影效果,等候終於換來了價值。有朋友反映現在的鹽層被遊客踏碎,湖面變得污泥處處,但經過維護以後,今天的鹽湖情況已經好很多,不過還得要旅遊們好好愛惜,不然要看「天空之鏡」真的要花大錢去南美的玻利維亞了,所以說,有些地方,還真是要早點去! 旅行中認識的朋友 往往有一種識於微時的感覺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月牙泉不同的美態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有「魔鬼城」的稱號,因為大風吹過會發出嗚呼的聲音 大晴天的陽光,為茶卡鹽湖加了不少分數 鹽湖的倒影有如鏡子般清淨明朗

有些地方,還真要早點去(上)

──西域風光:寧夏、甘肅、青海 吳嘉偉 西域的「絲綢之路」路線,是我「旅行地圖──填色計劃」裏相當期待的部份,因為太多景點我想去,也太多音樂、電影、文學的創作題材是關於這裏了,一直很好奇,現實和我從作品中想像的西域絲路,會有甚麼不同;可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都說差不多的話:「這些地點,真的要把握時間早點去,不然轉個頭來就不一樣,會後悔的。」 以前一直對回族很好奇,畢竟一個民族在中國,人數之多,千萬的回民分佈全國,而且秉持著自己的信仰(伊斯蘭教),漸漸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風俗氛圍,所以我把寧夏銀川定為旅程的第一站,是希望可以在這個回族自治區內,先了解一下這個民族與伊斯蘭教的關係,所以首個景點,就是去中華回鄉文化園就把好奇的都填充一下;早期的回族人是經由絲綢之路遷入中原的中東人,他們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的信徒統稱為「穆斯林」,而很多人會誤以為回族人就等同於穆斯林,其實經過長時間演變、文化交匯、通婚等等,現代也有回族人改變了信仰,不是穆斯林了,但也有別的民族的人成為了穆斯林,所以一切都是取決於自身的宗教信仰。走在銀川的街頭,有伊斯蘭式建築,也有中式鼓樓;紅燒排骨面店(穆斯林不吃豬肉),對面也有清真食店;昨天炎熱乾燥,今天下過雨後,氣溫卻有如深秋,寧夏銀川就是這麼一個城市,存在著很多相對立的面與點,但卻有一種能互相包容的氣度。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在銀川,清真寺為數不少 銀川市中心的一座中式鼓樓 離開寧夏,立即踏上通往甘肅敦煌的方向,在高鐵加火車的軌道進發之下,17個小時後,終於到達了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西域之城──敦煌市。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地段、巍峨長城的邊陲起點、沙漠環繞、四方戈壁的綠洲,敦煌有著一種孤高傲然的靈氣;而每個到敦煌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衝著「莫高窟」而來,這個始建於十六國時期、距今1700多年歷史的佛洞群,是一個古代藝術的巨集,它呈現了古代宗教、繪畫、建築、雕塑的高度揉合,而牆上的壁畫所描繪的圖樣,更為研究古代音樂、舞蹈、服飾帶來了重要的材料,莫高窟的藝術價值之高,使其成為中國古代藝術的珍貴寶藏。 當我們到達敦煌時才知道,原來為了對莫高窟進行維護和人流限制,現在參觀門票原來需要提前半個月預約,本來只好買臨時「應急門票」(只看四個洞窟,「全票」是可以參觀八個洞窟,而全部洞窟一共有好幾百個),誰知道突然有人退全票,我們可以補上了,所以,立刻懷著幸運的好心情向景區出發。兩種票的差別,除了參觀洞窟的數量外,手持「全票」的旅客可以觀看兩套關於莫高窟的影片,在參觀前先補補課;影片結束後,還得坐上十多分鐘的大巴才能到達這個驚世聞名的佛洞群。在數百個洞窟之中,導賞員會隨機抽出八個可供開放的洞窟給旅客觀看,甫進其中一個洞口,沒有照明燈具,僅透過導賞員的電筒燈光之下,看到了1700多年前繪製壁畫的顏料已經是如此的淡雅出彩,當中的「飛天」和千佛圖每一個都畫得精細美善,而且形象各不相同,圖像排列工整有序,置身於洞中絕對會對當年畫師的高超細膩手藝,而感到驚嘆不已。 但基於保育理由,洞窟內是嚴禁拍照的,所以,小弟也沒有辦法把洞窟內巧奪天工的壁畫和雕像,圖文並茂地呈現給大家,想一看當中浩大宏偉,方法只有一個,親身去感受這場的古典藝術盛宴,因為有些地方,還真的要早點去!   待續…

24_P9_1

旅途上的他和她

旅途上的他和她 吳嘉偉 很多朋友都問我,你經常自己去旅行,你不覺得寂寞嗎?其實,雖然是一個人「出發」,但在路途上,我總會遇到很多同路人,奇人奇事會讓你忘記甚麼叫「孤獨」,新認識的朋友會引領你的思維到另一個新階段,這次就和大家談談,小弟在路上所遇過的「他」和「她」。 走在路上的人不會老 如果說「走在路上的人不會老」的例子,就不得不提在湖南長沙遇到的那群「姐姐」們了,記得那天,我在青年旅舍的玻璃房用電腦時,突然間一群吵吵鬧鬧的「美女」衝進來,提著蛋糕,手舞足蹈地霸佔我了我的桌子,正當我打算起來,把桌子讓給她們時,突然一位女士按住了我:「走甚麼走?不許走!坐下!」我內心一愣,然後,她們從盒子裹拿出了各款各樣的蛋糕,全層的住客都出來了,一起參加這個「蛋糕派對」。剛才按住我的女士,是來自海口的薇姐,她為我遞上了三款不同口味的蛋糕,說是她們親手做的,吃完還得給評語;細聊之下,原來她們是來自全國各地而又互不相識的蛋糕甜點愛好者,來長沙是因為有一位法國知名的甜點師傅到這裏開班,所以她們便聚首一堂上課,離家20天,跟大師學甜點。看著這群婦女面對自己嚮往和喜愛的事,仍然有著一份熱熾,她們認真的做筆記、討論、看回顧、一點不馬虎,愜意自在地做自己嚮往的事,感覺大家都好年輕。 「背包十」的襟針, 像背包旅行者的識別旗幟 揹著背包,勇敢地走在路上的,不會孤獨  我們都是千萬塊漂流中的「石頭」 青年旅舍,已經不只是外來人和旅行者的聚集地了。也是在長沙,我認識了比我大一歲的石頭哥,和我少六歲的阿磊,碰巧都是「石」,他倆都是長沙人,但都是因為不想回家,想出去闖,碰巧正值工作中轉期,所以住進了青旅。石頭哥很特別,他有一輛汽車,從事一份叫「車務」的工作,是個很海派的大哥哥,他只是在這裏暫住,往後的目標是去重慶工作,沒有想過南漂和北漂,因為他只在西南地區找到歸屬感;93年出生的阿磊,14歲就離家打工,去過廣州、汕頭,上一份工作是當廚子,做了五年,但他說已經討厭做廚房,想轉行,在我們相處的那幾天,他去應徵了一份批發市場的工作,正在猶豫要不要答應,在他的眼神和言語中,我看到一點點的自卑和迷茫。其實,我們都是千萬塊漂流中的「石頭」的其中之一,浮浮游游地想尋找一個合適的落腳點。   經歷過大時代的他們 在廣西陽塑和雲南大理,我分別認識了兩位大叔,他們都是「八九民運」時參與過示威運動的大學生,不過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廣州。筷子夾著啤酒魚,陽塑的大叔細說著當年多天以來待在廣場時的情況(他是我第一位所認識到當時身歷其境的人),把杯子的酒喝光後,他說出了讓我很深刻的一句話:「那,一夜之間,變天了,年青人們都沒有信仰了。」草草畢業以後,他跑去做經商買賣,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獨立初期,成為很早坐上西伯利亞鐵路去俄羅斯做生意的中國商人,近年則專心一意遊山玩水,廣西待兩個月、雲南待兩個月,寫意人生,現在「旅遊」好像已經成為了他的「信仰」了。躺在大理青年旅舍的四人間裏,凌晨2點我們仍然高談闊論,另一位大叔當年也是年少氣傲地參加了廣州的示威,而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他是一位投資有道的半退休人士,中國他都已經走第二輪了,對於旅行他有自己一套的見解,他淡淡地說著這個世代的「生存之道」,相對於時事政治,他對「經濟」比較有興趣,然而經歷過國家動盪的時期,他深明作為一個小市民,也只得可以對經濟有興趣。 每個獨自出遊的人都背負著一個故事,然後,因為相同的理念、相同的磁場,讓大家在此相識,由各自出發的個體,變成一同行動的群體,在這裏遇上這人是件比排列組合更有趣的事;比起良辰和美景,每次與路上朋友的相遇更為珍貴,「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所有旅途上遇過的他們和她們,我們他日路上再聚! 古城,是旅行者偏愛的去處

千里‧色達(下)

 經過千里之路,終於來到了夢寐的色達,於山腳坐上包車開到山頂後,在連綿不斷的紅色小屋海中,會看到幾座高聳宏大的金頂大殿,它就是這裏的中心─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喇嘛和覺姆(藏族女性出家人)會分院上課,覺姆會有專屬的教學大樓。

21_P9_1 _

千里.色達(上)

千里.色達(上) 吳家偉 四川,可能很多朋友都去過,但都不外乎首府成都、峨眉山、九寨溝、黃龍、樂山大佛等,但其實,巴蜀地區,美景眾多,起碼有二十處自然名勝相當值得去,但我們港澳人卻鮮有聽聞;而在四川西部有一個地方,一直令我念念不忘,總覺得無論處於千里之外,也非得一去,那就是色達。想去色達是因為去年準備出發西藏時,找到一篇關於四川色達的遊記,一張張精彩絕倫的風景照美不勝收,依山而建的密集紅褐色小屋堆疊出「一片紅」的奇景,聚居著圍繞佛學院而生活的喇嘛和覺姆(藏族女性出家人),彷彿走進了一個與外界隔絕了的山谷之內;然後又在年初時聽了一位旅行女孩的分享會,當中再次提到了色達這個神秘的「聖地」,故便秉承著我過往的「一年一出走計畫」,今年就決定把色達定為目標。   自從去年去了一趟西藏後,我對藏族文化產生了一種喜愛,包括了他們對信仰的堅定、待人處事的質樸、樂觀快活的人生態度。而四川與西藏相鄰,省內居住了為數不少的藏族人民形成藏區,而色達就是位於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轄下的一個縣,而它之所以會成為四川藏區的一個重要「聖地」,是因為這裏有現今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從九寨溝出發到色達,路程絕對冗贅,而且沒有直接到達的班車,我們得坐上八、九個小時車程的大巴,到達中轉站馬爾康縣,先留宿一晚,明日一早又得坐上一天只有一班的大巴,才能到達。感覺這路也是一種佛學的修為,千里迢迢、千回百轉、千山萬水,只為得一登、一睹、一感受色達的壯麗。   說起佛學,我想到了緣份。去色達的人已經不算多,但能夠在一輛大巴裏找到了五六個說粵語的人更加是難得的緣份。在車上,我們認識到一位來自廣州的影視專業化妝師Yen姐、一位來自廣西南寧的壯族少年阿誠、一位剛辭職去旅行的廣西北海少年阿杰,所謂「獨在異鄉為異客」,惺惺相惜的我們,於是約好了一同在色達活動,互相照應,大家來自五湖四海、背景各異,卻有著共同的目的。大巴開在接近十小時崎嶇不平、顛簸泥濘的山路,終於到達了海拔四千米的色達佛學院,如果想要看「一片紅」的話,就要在佛學院下車,不然車子就會開往離佛學院二十多公里的色達縣城。下車後,我們還得截車到山上去,才能到達佛學院的中心,數分鐘後,光秃的山巒,漸漸快進了一丁點零星的紅色、繼而到一小塊、一堆疊、到一整片紅色屋海,通通盡入眼簾。同行的朋友們,只有兩種舉動,一是拿起相機猛拍,二是被這的紅色震懾得目瞪口呆,我是後者。雖然在相片中已經看過無數次,但當真正親歷其境時,還是有好幾分驚嘆,我覺得這裏簡直壯觀得可以列入為世遺。 待續.. 色達佛學院,山谷中的那一片紅海 紅房子一般用以起居,社區有公共廁所 金色頂是佛學院,旁邊築起密集的居所 喇嘛教學樓,中間天井廣場供課餘聚集

20_P9_01

愛在白碧村

愛在白碧村 吳嘉偉 位處於深山之中的白碧村,居民戶數不多 留守兒童家庭的房子,簡陋、空蕩 去年盛夏,因為節目拍攝的原故,我跟隨了汎澳青年商會的「成人宣誓日」系列活動,到貴州山區進行生活體驗,與村民同吃同住,還包括農耕、修補耕地及義教等活動。同行的是九位快到十八歲的青年男女,錦瑟年華、少不更事的青年人,踏足偏遠山區,了解鄉情,的確是個不錯的成人禮。其實我也是第一次到貴州,記得以前在書上讀過有這樣一句說形容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說明了這趟旅程,鐵定是刻苦的!   是次體驗在貴州凱里苗族村寨–白碧村,位處山上、連接的公路有5公里長,我們一行需徒步入村,走的不是水泥公路,而是陡峭的羊腸山路,感受村民的真實生活。剛開始時大家都意氣高漲、高歌領路,可是十五分鐘過後,卻只聽到眾人的氣喘吁吁;烈日當空,汗流浹背地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的確是我們城市人難以適應的事,想像一眾白碧村民每天都是如此往返,走在他們的山路上嗎?最後,村民用半個小時能走完的山路,我們足足用了整個小時才走完。到達山頂後,大家都席地而坐乘涼,半生不活,但這只是入門的部份,之後的陸續有來。喝過欄路酒,煮起了進門飯,對於這群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年青團友,可真是個挑戰,「雞手鴨腳」地由不懂使用電磁爐、沒有切過菜,到最後成功煮好了一鍋「滷水雞翼」,一盤「腐乳蒸腩肉」,看著他們勇於嚐試的態度,的確值得表揚。但當知道,我們帶上山的,這些玩玩「煮飯仔」的食材肉類,對村民來說是一些奢侈食物時,心中不免有點難過,又看著借宿的村民盛意地把他們招待客人的好菜式端上,越覺打擾了他們的生活。   這次山區之行,青年們還肩負起一些重要的任務,就是把來自遠方澳門的愛帶到深山中的白碧村。根據資料顯示,白碧村有47%的家庭年收入在2000人民幣以下,年青一代基本全都會外出謀生,這次,我們專程探訪了數個家庭,一個是獨居老人戶,一個是留守兒童戶,兩個家庭最大的共通點,都是貧窮,木屋內家徒四壁,其中那戶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可以用「震撼」來形容,爸爸外出打工,媽媽有精神問題,三姐弟自食其力,大姐已經16、17歲,但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身形細小得像個小學生,襤褸的衣服、破損的拖鞋、精瘦的臉頰,她在眼眶中把眼淚凝住,克制地不許它跑出來,不想被我們看出她的軟弱,然後一句句地說著她對未來的憧憬,這實況來得太直接,幾個女孩子早已經眼淚汪汪,包括我;在認知上,我們都知道,貧窮是沒錢、沒穿吃,生活困苦,但親歷其境時,還是會有幾分「意想不到」,令人印象難忘,當城市孩子在享受快樂的童年時,他們卻在為飽腹愁眉。這三姐弟,讓我想起一句老話:「貧窮孩子早當家」,這就是山區貧窮孩子的寫照。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其中一個方法,白碧村的村民有82%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村內只有一所小學,團隊其中一個任務,就是到這座小學裏進行兩天的義務教學。青年團友小欣說:「一開始,孩根本不理我們,但在我們施展混身解數後,小孩終於一步一步打開了心房,和我們打成一片,走在村裏,他們都會叫我小欣姐姐。」關係一經建立就難以割捨,尤其是在一個如此純樸的地方。記得離開當天,小孩知道,哥哥姐姐們也許不會再回來窮村子…… 唯一一所小學,基本上全體學生已經到齊了 這次山區體驗,有人感受到幸福不是必然,有人在義教中找到了使命感,亦有人在旅程中振作了自己,種種感受都是這群青年人的成長催化劑。有專家說,科技發達令現代年青人比較缺乏感知,對身邊事情欠缺感受,繼而產生很多不同問題;我認為以這些山區體驗作為長大的禮物,遠比送他電子產品來得實在。

18_p13_-3

中國東北放浪之旅(五)

中國東北放浪之旅(五) 吳嘉偉 比起到處都在維修的瀋陽故宮,張學良少帥府第更為吸引。自少學習中國近代史時,讀到張氏父子、北洋軍閥的事跡時,總是讓人聽得投入,可今天到了少帥府參觀時,才知道原來這位在戰場上饒勇善戰、足智多謀的將軍,和魯迅一樣,當初是打算從醫的,但卻因為決意從軍後,編寫了他如此傳奇、而又傷感的人生;九一八事變的「不抵抗政策」,令日本不費一兵一槍便將東北攻陷,他成為淪陷禍手;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又使他成為救國英雄;而這位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對原配于鳳至以及情人趙四小姐之間的愛情故事,更是讓人津津樂道;從他被軟禁後所寫的手稿和回憶節錄中,能看出,他絕對是一位重情重義的愛國英雄。在少帥府逛著,突然想到,如果要演「張學良」這個歷史人物,都還真是不容易。   首次來瀋陽,感覺特別別扭,地鐵的出口方向標示不清晰;旅遊景點的標示也一樣奇怪,我在景區入口買了門票以後,我才知道我得走6公里的路才能到達景點;同一個號碼的公車,卻有兩條不同方向的路線;就好像整個城市的指示都很含糊不清似的。懷著對這個東北第一城的迷惑,我坐在公車上,iPod突然播起了幾句不相干的歌詞:「它,一小節也許足夠你抖震,提煉於透視,寂寞的靈魂……為前塵留縮影,為未來留了光影……它可以,高得掩蓋炮火聲,迷惑你耳朵呼吸性情,你想有共鳴,以心傾聽。」突然間這扯不著邊的流行曲詞與這個地方產生了化學作用,讓我與這個城市產生了一點點的連繫,明白了它的「苦衷」。瀋陽,曾經經歷過戰火的洗煉,可在近代又肩負起東北經濟、政治、文化、工業等發展的責任,它就像一個有豐富經歷的老人,只要你想聽,他總可以與你把故事娓娓道來,這是跑過這裏的博物館和歷史名勝所得到的啟示。 張學良少帥府門外的少師像雕刻得唯妙唯肖 旅行的意義,是行走,是感受 在內地旅行二十多天,了解到當今中國媒體都在講「夢想」這件事,因為他們知道夢想是進步的催化劑。周星馳在港產片《少林足球》裏說:「一個人如果冇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這句話在內地很火紅,反觀港澳地區,夢想好像成了罕有產物。記得上次負責過一個節目特輯,在大街上訪問了很多年青人關於夢想這回事,有的說要發達、有的說要考好大學、更有的說要看韓星……這些答案一直壓放在我心中,隨後更讓我聯結起最近鬧得火熱的內地學生留澳工作議題;事先聲明,我本人也是持反對狀態,但我倒覺得這正正是一個契機,令澳門青年人好好審視自身情況;由中學到大學有多少人是在得過且過?當我們在走堂、去KTV、兼職時,內地的同學正在坐公車上背英語字典、練習口語;他們的努力是源於對目標的追求,追求更好的生活;反觀我們實際有多少能力大家心裏有數,明白自己對進步的慾望有多大。在澳門人力市場從來未有過如此巨大衝擊的情況下,我們經得起這個考驗嗎?到頭來,我怕我的飯碗不是被人搶走,而是自己給弄丟的。裝備自己,找到自己的優勢,是這次旅行教會我的重要事。 這次走遍了大江南北,發現了很多我沒有想像過的事,對一些風土人文有了新一的體會,原來我們港澳遊客其實也間接剝削了內地人的一些需要,記得在開往漠河的火車上,一位同是硬座的大哥帶著半點唏噓的語調跟我們說,他們本地東北人也很難買得到臥鋪的票,大部份票都給港澳團包了,雖然未知真假,但相信處於同一天空下的人,總是有一種相互影響的情況,而懂得互相尊重和體諒才是可貴。雖然這次沒有走過八千里路,但也看闊了雲和月,受一位朋友的啟發,所以從今開始定下一個走遍大中華計畫,願我可腳程萬里。 府內的大青樓極具歐式建築風格,造工精細 讓自己一直走在探索世界的路上 旅行的意義,不是目的,而是行走,而是感受。在這趟旅行途中,我看到一張名信片裏,有一句話很觸動我,它說:「如果沒有信仰,就把旅行當做你的信仰,這一生,都走在朝聖的路上。」可能大家看到這遊記的終篇時,我已經走在西線的路上了。

2014_17_P13_1

中國東北放浪之旅(四)

中國東北放浪之旅(四) 浪漫獨特的海濱風情 由於時間緊密,所以這次旅程只能在每個省跑兩個地方。如果要在遼寧省內選擇兩個城市作為目的地,除了省會瀋陽以外,我只想到的是海濱城市──大連。坐上漫長的火車,看到窗外的風景一幀幀地由風和日麗,變成陰雨綿綿,我心想,這個「浪漫之都」果真用它最浪漫的一面來歡迎我。 抱多大的興致,但當我從公車下車時,我頓時覺得自己身處在異國。圍繞著中山廣場的這批近代建築群,大多出自當時日治時代的日本設計師之手,現在都是些銀行等金融機構,但當中包括了文藝復興風格、科林斯柱式、哥德式、裝飾風藝術等的建築風格,身處廣場的中央,感覺就像在外國一樣,加上薄霧細雨,為這個「意料之外」加上了幾分情調。其後,我到了星海廣場和星海公園,可是由於連日來也都在下雨,故也沒有太大的意慾去探索,只是冒著雨,穿梭於這個有「北方明珠」之稱的大街小巷;回來後,朋友一直跟我說大連才不只這樣,還有更多你沒看過的、你不知道的面貌,也好,留待下次再來時發掘。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大連的市內公共交通的確是很發達,除了快軌輕鐵外,更有有軌電車,甚至更有將於本年年底正式通車的地鐵,而且巴士線也相當完善和便易,整個大連的交通網絡,對於遊客來說可以說是很便利。   大連這個城市像是一個千面女郎,鬧市區像香港、一些住宅區像台灣、金融區像上海,但當我去了大連的海港,我就知道,這裏是大連了,這是一種在影視作品中,很傳統的大連海港形象,碼頭、海鷗、船笛聲。在大連這幾天,我到處坐公車,去市場去超市,像個本地人一樣逛著,當中大連有一點讓我挺驚喜的,就是這裏上公車的人是會排隊的。說著說著昨天的大連,下一站,我已經到達瀋陽了。   東北的歷史文化第一城 在瀋陽這個東北大城中,不論在文化、經濟、政治、金融、交通、信息等方面都是走在最前,然而,我卻是個喜歡往後看的人,所以,瀋陽的第一個景點,我便鎖定了瀋陽故宮。瀋陽故宮即金人入關前的皇宮,這裡的面積當然比不上北京故宮的要大,而且裝潢氣派也不及北京故宮的奢華,但勝在佈局有致,和諧有序,從東部大政殿裏所分佈的十王亭,便是其中一例;我們經常說的「八旗軍」,他們在入關之前就是在這裏辦公的。園內,鳳凰樓、崇政殿、清寧宮也是其中一些值得一看的建築,而且內裏的圖文解說也解釋得相當詳細。可是,倒楣的我,卻碰上了瀋陽故宮維修的日子,部份的宮殿和樓閣都封起來了,掘地整道,塵土處處,大減了觀賞的興致。 大連海港有它獨特的面貌 裝飾藝術風格的工銀大連市分行 文藝復興風格的大連賓館 有蘇俄建築風格的中銀遼寧分行 哥德式建築的花旗銀行

16_P14-2

中國東北放浪之旅(三)

中國東北放浪之旅(三) 吳嘉偉 天地池面波平如鏡,故有天池原為太白金星的一面鏡之傳說。 帶著忐忑到長白山 由哈爾濱坐動車到吉林省省會長春,需要大約三小時,到長白山又再需要坐6小時的大巴,所以我們要在長春火車站附近的賓館歇一晚。一大早,我們便懷著「非到天池不可」的決心向公車站進發,可是人算不如老天算,原本打算坐早上的車次,可惜網上的旅遊資料不完整,我們錯過了早車,只能坐晚上6點的晚車,可問題來了,晚車到達的時間為晚上11點,我們沒有找定旅館,說不定真的要睡大街了,可流浪旅行就是會出現這些不定的因素才好玩,不管那麼多,就跳上了晚車。窗外的景物有如幻燈片般一幀一幀地漸暗漸夜,車子晃晃動動地走過大街,然後上公路,再走到鄉鎮,直至置身漆黑,整個車程我緊張得眼皮都不敢闔上;六個小時後巴士停下,氣喉發出排氣聲響,人聲:「總站,全部下車!」巴士上只剩幾個看來也是來看天池的旅客,我們大家面面相覷,而又一臉茫然、不知道何去何從時,一位大哥從車下叫上來:「來吧!賓館80塊一晚!」正當我腦海中閃過了無數關於內地危險事件有關的傳聞畫面時,大哥以豪邁雄亮的聲音又補了一句:「來吧!我們東北人不會騙人的!」就這一句話,我們坐上了大哥的小貨車,雖然內心還是有點忐忑,但不花幾分鐘,我們便到了一所很乾淨的賓館,店主樣子敦厚老實,雖然被我們在深夜吵醒,但仍然樂於為我們登記,以及耐心地提供遊天池的資訊;這事教訓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內地人都不全是壞;在風塵僕僕而又驚險的一天過後,我們終於可以洗澡睡覺,為明天上山作好準備。   這裏一碗皮蛋瘦肉粥才1元,一塊油餅1元、一碗麵7元、自助遊的生活,食從來都不貴,貴的是交通和門票;在內地的大多數景點,如果持記者證是免入場費的,而且記者有全國統一的證件,可就是不包括境外媒體,所以我的傳媒身份,在內地是「無用武之地」了,而長白山景區是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票價也不便宜,可是難得來到,當然是要抱著盡興的原則!門票連環保大巴,以及越野車,盛惠290元人民幣、支付吧!由長白山景區售票處到天池有一段相當長的距離,而且由於山路險陡,除了開往山腳的旅遊大巴外,上山時更需要坐上景區特備的越野車,一輛越野車只戴七人來來回回,我想長白山這裏應該有超過100輛越野車,才能應付每天如此大量的旅客。說到這輛越野車可真是值得一提,剛才說過,山路迂迴轉彎路多,但司機的甩彎技術有如開過山車般,每每到急彎處時,司機好像在展示「你看,我們的越野車子性能多好!不怕摔下山!」的能力,每次到達懸崖邊的一瞬間,以及超強的離心力下,不單讓車上的老人家尖叫連連,就連貪玩愛刺激的我也不禁冒汗,聽說這「刺激越野車」已成為了當地旅遊的其中一個賣點了。由害怕尖叫,慢慢緩衝到興奮過癮,過了不下五十個彎,我們終於來到了天池池邊了。 南韓旅客圍成一圈地祈禱之情景。 「上天(池)」之路相當迂迴陡峻,所以只得用越野車少量地運載旅客上山。 「千年積雪為年松,直上人間第一峰」 雖然是夏天,但由於身處海拔2500米,溫度只13度,衣衫單薄的我仍然耐著寒繼續遊天池。資料顯示,天池是中國最深的湖,而且天池位於長白山主峰火山錐體的頂部,亦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口湖;它的水主要是來自雨水和雪水,融化累積後,就成了我們現在的天池;天池有著四季景致盡不同的特色,就以我所看到的夏天為例,積雪融掉,視野清晰,放眼過去盡是連綿起伏、巍峨疊嶂的峰巒,池面有如明鏡般清澈,讓有人一種肅然的感覺。多少年來,由於天池的神秘,讓它染上了不少神話色彩,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傳說,更為天池增添了不少吸引力。天池與朝鮮接壤,我們身處的對岸,就是那個神秘的國度。於天池上,總會遇到為數不少的南韓旅客,他們大多數為宗教徒,屬何宗教也不清楚,只見他們手執經文,眾人圍成一圈以韓文在祈禱,同行的友人說,他們看來是以最近的距離,最高的地點,為朝鮮人民祈禱。友人還說,在吉林省的丹東市,有旅行社團門辦理到朝鮮的旅行團,有機會的話,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趟朝鮮。我想這也是所有旅行發燒友的一個很大目標。我經常對自己說,別以為自己會寫幾個字就是文人,別以為自己會講兩句話就是主持,別以為自己演過幾個話劇就是演員,要學的還有很多,要走的路還有很長;每每在大城市內、在名山大川之中,就越覺得自己的渺小,像是一隻螻蟻蜉蝣。這次在海拔2500米的長白山上,一個未見過世面的黃毛小子,眺見了天池的浩瀚,也見識過巨大森林的壯麗。 曾經的悲傷之城 離開天池後,我們坐上回長春的大巴,行走500多公里,6個小時以後,我們便由靈氣十足的郊區,回到喧嚷熱鬧的城市了。回到長春翌日,同行朋友的假期完結了,只能在此分道揚鑣,接下來的旅程,我是真正一個人流浪了。行程關係,只能留在長春多一天,而我選擇以最快速的方法去了解這個城市,就是到博物館走走;長春是當年偽滿洲國的京都,溥儀的行宮現在成了偽滿皇帝溥儀行宮博物館,這個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讀過中國近代史的朋友必定不會陌生,這個經歷過多次人生起伏的末代皇族,他的生活為人所吸引。 溥儀的皇座 偽滿皇帝溥儀行宮博物館,主要是以保護和修繕的方式,恢復當年偽滿皇宮的原有面貌,將溥儀行宮以及關於偽滿皇朝的相關資料以及展品,向世人所展示。雖然,偽滿皇宮絕對不比故宮來得宏偉,但卻有著一種精緻之感,宮內建築風格,揉合了中外特色,經過重新修葺,整個皇宮都顯得格外雅觀;可是,再別緻華美的皇宮,我想,對於溥儀來說,也只是一個牢籠;負上賣國的「傀儡皇帝」之名,帶著不能原諒自己情緒渡過餘生,這讓我記起了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裏所表達過的羞恥感:「……出賣整個東北,出賣自己的靈魂,以換得夢寐以求的那頂腥臭皇冠……」。在皇宮旁,還有另一個意義重大的東北淪陷史陳列館,館門外寫著「勿忘九.一八」幾個大字,館內展出了數千件關於當年東北淪陷的歷史資料、相片、證物等等的素材,雖然我大學時副修歷史,自問對中國歷史亦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在這種一步一史料的情景之下,更加填充了我對「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抗日戰爭的認知;這些英勇人物,這些殘酷而又真實的史事,我認為是每一個中國人應當要知悉的。懷著沉重的心情步出偽滿皇宮,因為明天即將離開長春,故刻意在舊城區遊走,細看一個這個曾經的悲傷之城,心中不禁生起一股憐惜和尊敬。 勤民樓乃偽滿皇宮主體建築之一 溥儀處理政務之地 偽滿皇宮內的御膳堂,用以晚宴招待。 其實,最初剛到抵長春時,感覺不是太好,整個城市都在進行工程塵土飛揚,誇張得沒有一條路是完成的。作為省會、最大工業大城、甚至是中國電影之都,可乍看之下不像一種一級城市的氣派。可是我不服氣,覺得一個城市總有他的個性,所以今天,我去了一趟偽滿皇宮博物院,就是溥儀的宮殿。在這個歷史的長廊中,一切都得以在博物館內被定格,「九一八東北淪陷」、「偽滿皇朝」等等……這城市有過一段讓人傷痛的過去,那是就算再多的機建工程都洗刷不了的歷史痕跡,甚至近十年,這裏經常會在工程動工的工地,發掘出侵華日軍留下的手榴彈、軍刀、望遠鏡等,像是鬧鐘般定時為人民響起了提示……現在的長春,還是處處工程,為的是讓整個城市帶來更好的交通網絡和規劃,我看過了當中的一些發展方向,都是很先進的項目,我期待數年後的長春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