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Look around the world

放眼世界 胡浩強 天涯秘境摩爾曼斯克 27/04/2023 追逐浪漫威尼斯 16/06/2022 重慶武隆天坑地縫 31/03/2022 橫跨歐亞伊斯坦堡 12/01/2022 從澳門向世界出發 23/09/2021 東北亞商港海參威 12/06/2021 英倫大英博物館 07/05/2021 深秋龍門山龍門寺 06/01/2021 愛上葡萄牙咖啡店 14/09/2020 火山原野堪察加 17/07/2020 踏上印加帝國的足跡 08/07/2019 羅馬尼亞布拉索夫 10/06/2019 穩蔽的庫斯科 26/03/2019 波羅的海三國誌 09/01/2019 印加古城庫斯科 06/04/2018 失落的世遺古城巴德崗 07/02/2018 蘇格蘭愛丁堡 04/08/2017 九寨溝黃龍仙境地域 13/03/2017 波蘭雙城故事 13/03/2017 英國巴庫綺麗迷人 23/03/2016 放浪馬爾他島 28/12/2015 英倫單車走一回 17/06/2015 愛情聖地奧比都斯 11/04/2015 南半球冰川探險(下)-胡梓聰 10/04/2015… Read More »Look around the world

澳門文化遺產–主教座堂

澳門文化遺產–主教座堂 黎鴻健 座落於澳門市區一個小崗上的「主教座堂」,顧名思義是澳門天主教主教的教堂,原名「聖母聖誕堂」又名「大堂」、由於從前中國人稱教堂為廟,故曾稱「大廟」,其前地亦稱「大廟頂」。由於其位處一小斜坡上並面對南灣,昔日婦女常在該處望盼出海的家人歸來,故又名「望人寺」。始建於何年已不可考究,原本澳門的主教座堂是位於進教圍的聖母望德堂,基於澳門中心區域的轉移,主教座堂於1623年遷到現址,距今已逾三百八十年以上,歷史悠久。早年的「主教座堂」主要是木結構,沿用約兩百年至1836年因經年受風雨侵蝕,日久失修非常殘破,故暫借玫瑰堂作主教座堂。當年的玫瑰堂建築較好及現代化,本有較好條件作主教座堂,但由於很接近民居市集,經常人聲鼎沸,對於尋求清靜祈禱的教堂,當然受到一定影響。因而有修葺舊主教座堂的打算,而且舊主教座堂接鄰主教公署,亦方便主教的作息。梵蒂岡在1843年委任當年主教D. Nicolau Rodrigues Pereira de Borja (栢主教)的委任書中,特別囑咐栢主教處理主教座堂事宜,但舊主教座堂在經過詳細檢查後,由於太殘破已不能維修,只好拆卸重建,澳門居民募捐籌款,並於1844年12月開始舊主教座堂重建工程,至1850年初始峻工,重建的教堂正面改為與主教府共同形成一個“前地”。但新的主教座堂於1874年受到颶風嚴重破壞,雖多次修葺,終於1937年再以鋼筋三合土重建沿用至今。 驟眼看主教座堂那灰色的外牆不大吸引,有點沉悶,但教堂外中部的一面石壁,應是1844年重建時保留下來的舊物。澳門石建築很少,就算部分是石的建築也不多。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現存最古老的石建築,主教座堂上這片石壁應是緊隨其後,更難得的是此教堂還在使用呢!教堂內設計簡單,僅以彩色玫瑰玻璃窗為背景,日光透過彩色玻璃照進大堂,有點天國輝煌的效果。寬敞的中廳、祈禱室,主祭台空間深遠可以領略到主教座堂的氣派。因祭壇下面埋葬著澳門首幾任主教賈耐勞、華年達、嘉沙爾等的遺骨,使教堂擁有莫大光榮。教堂內設施如唱經樓、講道台等,顯示其年代古樸,其中右邊以大理石鋪砌的舊式講道台,俯視全堂,早年未有電、沒有擴音機,神父就在台上講道。離講道台不遠,堂右側祭台有花地瑪聖母像,兩旁葡語的中譯:「世界的皇后、澳門的母親、請保護澳門、1943年5月13日」,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澳門雖不致如香港的淪陷,但居民生活亦非常艱苦,聖母像是葡萄牙人在聖母顯現日送給澳門居民作慰問。 1875年的主教座堂 2009年的主教座堂 主教座堂位於澳門市區高地上,右鄰主教府,是澳門天主教最高管理機構主教公署所在地。前面空地分別連接大堂巷、板樟堂巷及主教巷等,讓教徒可以從四方八面到來參加彌撒,是澳門天主教徒心中十分重要的教堂,更有著其它教堂所沒有的威嚴,因但凡澳門教區的重大慶典必在此舉行,過去歷屆澳門總督上任時,都到這個教堂將權杖放到聖母聖像旁,祈求庇護賜福。主教座堂與大堂前地於2005年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無論是否天主教徒,都值得到此見證中西文化交融歷史的地方懷緬一番。 鳴謝:天主教澳門教區、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 祭台聖母像及兩旁的葡語 大理石舖砌的講道台像懸掛牆上 寧靜莊嚴肅穆的主教座堂

健談濠江

黎鴻健 黎鴻健:「施比受、更有福」 澳門樂善行育才助學基金簡報 19/12/2013 悠閒恬靜的悉尼 23/09/2013 樂善水窖_援建甘肅夏陽村水窖 22/06/2013 甘肅扶貧念 樂善六年情 29/06/2012 孫中山與澳門 27/03/2012 九龍皇帝駕崩了 12/12/2011 慘痛的三年零八個月 12/12/2011 澳門文化遺產–主教座堂 28/09/2011 健談濠江-蒼海桑田的氹仔 12/10/2010

八十濠情

八十濠情 吳嘉偉 電視節目主持八十後,熱愛文學、戲劇、電影 《謎盒》的製作 05/01/2022 羊跟魚相愛,只是一場意外 (三) 21/09/2021 羊跟魚相愛,只是一場意外 (二) 09/06/2021 羊跟魚相愛,只是一場意外 (一) 27/04/2021 「女且」,剛 13/09/2020 我和音樂劇《北緯22°咖啡店》 16/07/2020 懷著無限的好奇去巴西(四) 19/12/2019 《那時……氹仔》 28/09/2019 懷著無限的好奇去巴西(三) 10/09/2019 懷著無限的好奇去巴西(二) 05/07/2019 懷著無限的好奇去巴西(一) 22/03/2019 父親•六十 15/06/2018 戀上粗微粒 28/03/2018 遼闊的地平線—新疆(三) 14/12/2017 遼闊的地平線─新疆(二) 27/09/2017 遼闊的地平線─新疆(一) 27/06/2017 我與戲劇 14/03/2017 有些地方,還真要早點去(下) 14/03/2017 有些地方,還真要早點去(上) 27/12/2016 旅途上的他和她 23/03/2016 千里‧色達(下) 19/06/2015 千里.色達(上) 17/06/2015… Read More »八十濠情

拜訪澳門行政暨公職局公職福利處

本會羅盛宗會長偕同林衍威、崔銘文、馮國康、莫志豪、胡祖及黎鴻健等於7月11日拜訪澳門行政暨公職局公職福利處,由薛振強處長、何銳志小姐、黄玉燕小姐、林程林先生等熱誠接待。一直以來公職福利處大力支持本會的慈善活動,經常捐送愛心物品、收集新舊衣物,並多次與我們攜手在國內進行關愛送暖行動、協辦澳門樂善盃保齡球友誼賽等慈善康體活動。

樂善書畫_馬丙彥

書畫名家馬丙彥先生 澳門樂善行名譽會長 澳門樂善行名譽會長、國畫名家馬丙彥教授,作品數次參加國內外大展,其作品多次獲評為金銀銅大獎。其個人作品傳記被載入《中國現代書畫家人名錄》,作品編入《97屆歐洲中國藝術大賽獲獎作品集》、《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大賽獲獎作品集》,作品入編國內大型畫集、畫刊的計有:《當代名家扇畫圖典》、《當代國畫家四條屏集》、《當代中青年藝術家佳作選》、《東方美術》、《藝術家》、《中國書畫》、《國畫家》和《水墨名家》等等。 馬丙彥教授在2009年至2010年間在澳門醫務界舉辦了個人”大型作品拍賣會”所得款項全部捐獻給汶川地震災區 。馬丙彥教授在澳門樂善行主辦扶貧助學的慈善活動中,在澳門舉辦了一場特大型個人國畫作品捐獻拍賣會,所得款項又全部捐獻給了廣西、甘肅等貧困山區,扶助教育、辦學校。 馬丙彥教授正在為錦州市政府創作《九門口長城》 馬丙彥教授國外主要參展會歷: 一九八八年:中國現代國畫展(澳門)一九九〇年:中國海內外當代名家書畫展(香港)一九九三年:中國國畫展(英國)一九九五年:現代中國畫大展(美國紐約)一九九八年:中國畫名家作品展(新加坡)一九九九年:日本國水墨畫美術作品展覽(日本大阪)二〇〇〇年:現代中國畫展覽(日本東京)二〇〇一年:現代世界美術展覽(法國、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二〇〇三年:中國畫展(澳大利亞)二〇〇九年:個人大型國畫作品澳門慈善拍賣會(主辦機構:澳門樂善行)  

the sea and sky

海與天  李樂詩博士 海闊天空,本來是用來形容大自然的廣闊,在無限的天地間令人倍感心曠神怡。然而,當我們知道在可見的未來,海將更闊,天將更空,卻是心有戚戚焉。海將更闊,因為氣候暖化,令全球冰川大幅融解,海平面上升了,海將會更闊,地將會更少,哪人呢? 天將更空,因為空氣污染,令到大量禽鳥死亡絕種,當漫天灰茫茫一片塵埃,甚至連雪白的雲朵也沒有容身之所,我們還可以找到吸一口清新空氣的角落嗎? 海天一色本來是形容一望無際海闊天空的恢弘景象,是一種遠景。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海天一色卻是近觀,空氣中太多的塵埃,太多的懸浮粒子,能見度不足千米的大氣環境,不單止把海天混爲一色,連整個世界也給抹去了顏色。 憤怒的海與天聯合起來的破壞力十分驚人,當海水溫度持續變暖,大量的熱氣便會輸送到大氣中去,打亂了洋流和氣流的走向,影響到氣候的穏定性,於是形成部分地區持續降乾旱,或出現特大風暴,造成難以估計的人命傷亡。 造成這樣的惡果,是因爲人類爲滿足無盡的貪婪,爲想征服大自然,不斷的破壞,無止境的榨取資源,排放有毒廢料,廢氣充斥滿天,令氣候産生巨變,全球暖化,由外而內,地震、旱、澇、暴風連年不斷,抬頭仰望,還有幾片藍天!   本是善良願望   『人定勝天』本是善良的願望,但當它被演化成『征服自然』之後,污染令藍天蒙污。古人『問天』,提出了『莫使塵埃蒙皓白』,今天,全球塵土飛揚,廢氣漫天遍地,連向來一塵不染的南北極雪地也已蒙上塵污。作爲中華子孫,我們何以告慰先人在天之靈。天人本該合一,中國有句話叫『靠天吃飯』,所以我們祖先藉著觀察氣候變化,把一年四季分成二十四節,從正月立替到十二月大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順時插秧收成,順著天而活,「靠天吃飯」使我們有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爲一切之本,水乃是生命之源,破壞自然,無異於毀滅生命。我並非回到原始狀態,文明與自然亦不一定處於二元對立的局面。破壞、毀滅、侵佔都是野蠻的行爲;順其自然,與自然界和諧共處,才稱得上真正的文明。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及”火山之子”等五款,供各位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時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careactionmacau@gmail.com索取。(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Sowing in Gansu

播種甘肅 冉樹蒼 甘肅山區一條極貧困鄉村裏的小學校長,十多年前為重修學校給山區的孩子們上學,捨己毀家建校,先後獲得“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十大傑出職工”、“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各種榮譽。雖不幸患上骨癌,但他沒有放下對貧困孤寡、失學兒童的關愛,仍然實踐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維持樂善行孤兒院照顧孤貧不幸兒童,繼續在黃土地上播種着愛的種籽 。 父愛如山 07/05/2021 遺憾 07/12/2020 特殊的牽掛 20/05/2020 去那遙遠的地方 10/02/2020 助學脫貧決勝時 19/12/2019 “有去無回”的看訪路 03/07/2019 處處留意有收穫 22/03/2019 家訪送助學金 掌握實況 05/01/2019 偏染的花瓣不上色 27/03/2018 認真收集及時傳遞資訊 14/12/2017 大愛慰悲情 04/08/2017 正月初八見聞 13/03/2017 秋天的初雪 13/03/2017 樂善愛心在延伸 23/03/2016 開心八里行 18/12/2015 相識相助的八年 17/06/2015 仁愛恒河 11/04/2015 真相 真情 真話–受助生邵虎爸爸現況 10/04/2015 點亮心燈 23/09/2014 樂善行處有奇跡 13/06/2014 珠海長跑群的愛心長跑行動 07/03/2014 資助貧困生沈永乾的感觸… Read More »Sowing in Gansu

The unending academic complex

  无法了斷的助學情結 甘肅   冉樹蒼     年前我縣漢岔鄉雙廟村殘疾學生姫耀峰來樂善行孤兒院食宿並在中灣小學讀四年級,今年7月份已畢業,初中該到哪裏去上讀呢?九年義務教育對他那樣的殘疾生該上哪所中學,這本是我不應管的事,但事實卻逼得我難割難捨,因為他的成長經歷實在讓人難以忘懷。     姬耀峰剛出生、腰部下面就有先天疾病,不到兩歲在定西尃屬醫院做手術切除病灶,但留下了終生性下肢癱瘓,行動就像犠口一樣靠四肢挪動,不知磨破了多少鞋幫、膝盖,手套,而手、膝盖、腳內側都是堅硬的陳繭。他的日常生活是更難過,剛在上王小學讀書時(舊校址),他父親每天兩趟揹着接送,家居住在山頂而學校在山底,每天要上下坡四次 (他家居距學校約6華里)。據他父親講:孩子上學背抱一階段後,找了人力架子車每天接送,但山高坡陡,親友目睹姬父的滿臉汗水和濕透的汗衫,不忍心的收養他就近讀書,每天來回接送,變成每周一次接送,但没等耀峰讀完小學,學校遷建到更遠的一座山頭上,靠親友接送讀書也無法實現了。   這時耀峰父親己打消了讓他讀書的念頭,可是他天天吵鬧哭着要讀書,他父親到處打聴能收留耀峰讀書的學校,最後經人介紹找到了我們中灣小學,並住進了上等宿舍(黎先生探訪時住過的那個)。第一天就給我窩了一肚子氣,我查宿舍到衞生間時,只見他又白又大的屁股托在地板上,見我也無遮掩反應,我罵他“你連個禮貌也没有,連羞恥都不顧太不像話了!”說罷離開。出門不幾步我折返宿舍,他滿臉通紅地對我說:“我起不來…”我才知道錯怪了他,同時也感知他生活和學習的難處,於是給他專門安排負責推輪椅和幫助取送飯的學生,還在學校教室背面的台廊上爲他搭盖了厠所,這些都是在他行動受阻現場感化才動造的。雨雪天他在泥濘中爬行上厠所的動作和沾滿泥水的雙膝、雙手及腳讓人慘不忍賭,每個人成長過程都有難處,像姬耀峰這樣的殘疾生成長過程更是特別艱難。   姬耀峰父親在7月8日接孩子時跟我說:往後他到哪裏去上學呀?他耽心初中不會接收這樣的孩子讀書,我給他解釋說,就是初中校收取他上學,他也很難就讀,家裏抽不出一個人來服侍他讀書,還要供其他孩子上學,而且耀峰不但身體殘疾加上腦袋特大,都屬非正常症狀。他愛讀書,盡管成績不突出,但他比一般人更堅強和韌性,心裏總是憧憬美好未來。我有信心設法幫助他通過學得的知識,能掌握維持自己生活的技能、在社會自立、自給地生存下去。於是我與他父商議,在初中校報名隨班就讀,如果確實無法,他可把書和作業帶上重返樂善行孤兒院,我一邊給他輔導自學,再抽時間借電腦讓他練習打字,逐漸熟悉和掌握電腦操作技術,這是幫助姬耀峰繼續讀書學習的兩條路,日後的現實會如何呢?我每天在思考,每天在擔憂,路在何方!?   作者簡介: 冉樹蒼是甘肅山區一條極貧困鄉村裏的小學校長,十多年前為重修學校給山區的孩子們上學,捨己毀家建校,先後獲得“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十大傑出職工”、“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各種榮譽。八年前不幸患上骨癌,但他沒有放下對貧困孤寡、失學兒童的關愛,仍然實踐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維持樂善行孤兒院照顧孤貧不幸兒童,繼續在黃土地上播種着愛的種籽。   李千軍幫推姬耀峰與其他同學冒著雪上學去 去姬耀峰漢岔鄉雙廟村家的曲折小道 姬耀峰家的大門   姬耀峰需孤兒院童協助 姬耀峰就是這樣爬入課室  

12-12_P3_2

Arctic Ocean expedition (III)

北冰洋考察(三)   李樂詩博士  冰海中採樣:  這次北極考察,科考人員也放出探測氣球,作大氣溫室氣體觀測、大氣臭氧觀測和大氣探空觀測。在整個航程中我們派出直升機在空中巡邏,尋找合適的短期冰站,偵察冰情,而且裝設了海冰覆蓋參數測量儀器以同時進行空中觀測。科考人員放下海中「水下滑翔機」,探測海水溫度、鹽度、深度,定時將探測數據傳輸回雪龍號。他們又進行深游生物拖網和底棲生物拖網作業,以採集生物樣本。取得了包括海星、螃蟹、蝦等物種的大量珍貴標本。雪龍號今次破紀錄地到逹北緯85度,而所派出的直升機在飛抵北緯87度的上空俯瞰觀察時,更發現融池與冰間湖縱橫交錯,可見冰融的威脅正不斷地向北極點蔓延。 架設冰站:  在北冰洋高緯度海域設立臨時考察冰站,以開展多學科綜合考察活動。我們用直升機從船上運送部份工作人員到冰站,重型機器則用起重裝置從船邊進行起卸。考察隊架設好冰站後,便要高效率地執行多個重要任務。科考人員設置自動氣象漂浮站,採用先進的觀測儀器進行多學科觀測,包括:湍流能量輸送觀測、日照輻射測量、北極冰間水道區域的「氣―冰―海」相互作用的觀測等。用全球衛星定位技術指示位置的浮冰,可用作漂流軌迹觀測、海冰厚度分佈探測及冰芯取樣以進行海冰微結構觀測。海冰鑽探有助觀測海冰生態學,研究項目包括:海冰冰藻種類和數量、冰芯內部冰藻的觀測、冰芯的鹽度、營養鹽垂直分佈等。海冰光學是了解冰融速度的其中一個重要依據,科考人員會觀測海冰的反照率、透射率、光在海冰中的衰減情況、海冰中的光譜分佈等變化,及海水混合特性觀測,研究冰下海洋特徵以及冰水界面熱通量。接近北極點的海洋生態一直是未被探知的地球奧秘,科考人員透過觀察冰下海水的葉綠素、營養鹽、混濁度、有效光合輻射等,以了解北極海洋生態。我們在這次北極考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無疑令人振奮,但所觀察到的事物,同時也讓科考人員深感憂慮。事實上,雪龍號歷史性地進入北緯85度架設冰站,本身已經是北極受地球暖化影響而大幅冰融的最有力證明。大量融雪的北極,會為人類帶來甚麼災難呢?近年天災不斷降臨,已經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預警。如果我們還不積極採取措施減少污染,制止地球繼續暖化下去,相信會有更大、更頻繁的天災發生,嚴重威脅人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