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actionadmin

Future of Penguins (I)

企鵝明天(一)  李樂詩博士 全球氣候異變,人類責無旁貸。世界衞生組織估計,1970年代至2004年,每年最少14萬人因為全球變暖而死亡,其中一個原因是氣候越暖,疾病傳播得越快,地球上其他生物,遠至南極的企鵝,都不能幸免。 南、北兩極是地球上暖化速度最快的地方,南極半島的暖化速度是地球平均暖化速度的幾倍。2002年南極冰架拉森B崩裂是個可怕的先兆,海冰融化是必然後果,而海冰正是南極兩種主要企鵝—-皇帝企鵝(Emperor penguin)和阿德利企鵝Adélie penguin)的棲所。 IPCC2007年的報告指出,地球氣温在本世紀可能會上升攝氏1.8度至4度,最高甚至會上升攝氏6.4度,姑勿論這個估計是太悲觀還是太樂觀,對南極企鵝而言,攝氏2度已經太高。一旦全球氣温比前工業時期上升攝氏2度,皇帝企鵝的一半棲所、阿德利企鵝的四分之三棲所將會遭破壞,這個悲劇可能在40年內成真。 地球現存17種企鵝都生活在南半球,住在南極洲的主要有四種,分別是皇帝企鵝、阿德利企鵝、帽帶企鵝(Chinstrap penguin)、巴布亞企鵝(Gentoo penguin)。皇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都是依賴海冰生存的,南極變暖,海冰融化,它們首當其衝。 皇帝企鵝是南極最有名的土著,提到南極,不少人心裏的印象就是皇帝企鵝。皇帝企鵝無懼南極嚴寒和惡劣的天氣,每年三月下旬都會長途跋涉,巴巴地跑到厚厚的海冰上繁殖。 待續…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及”火山之子”等五款,供各位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時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careactionmacau@gmail.com索取。(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六年努力根基固 從心出發並肩行

澳門樂善行成立六周年會慶暨第三屆理監事會就職典禮,於6月14日晚上假萬豪軒酒家舉行晚宴,出席嘉賓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張深居、中國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領事部主任陳玲、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主任黃陸川、秘書長助理秦偉、本會榮譽會長梁慶庭、何玉棠等,還有港澳社會賢達、機構及政府部門代表蒞臨晚會,全部熱心公益朋友濟濟一堂觥籌交錯,會場善心澎湃、場面熱鬧。

No. 10

第十期 2012年09月

大愛無疆 行善最樂

  大愛無疆    行善最樂 廣西協力扶助基金會 謝帆 “希望同學們克服困難,認真學習、安心讀書,有困難,我們一定盡力幫忙!”澳門樂善行副會長潘鈫亮先生在考察隆安縣布泉鄉龍禮村小學時對學生們說。 2011年12月9日,澳門樂善行副會長潘鈫亮、崔銘文,副理事長蔡偉平一行10人,在基金會理事邱龍華、淩雲志的陪同下,赴隆安縣考察城廂鎮敏陽初中飲水工程和隆安縣布泉鄉龍禮村小學學生宿舍、圍牆修建及操場、校道硬化等基礎設施項目的落成、使用情況。這兩個項目由潘鈫亮先生捐資30萬元援建,其中,7.5萬元援建隆安縣城廂鎮敏陽初中飲水工程,22.5萬元援建隆安縣布泉鄉龍禮村小學學生宿舍、圍牆及硬化操場、校道。 當天,澳門樂善行還向這兩所學校的學生捐贈了一批衣服、保溫水杯及學習用品等物資。在這兩所學校建設項目的考察活動結束後,潘鈫亮先生一行還家訪了隆安縣的兩名貧困高中生,爲他們送去了油、麵條等生活物資,並現場送上兩位同學的育才助學金。 澳門樂善行於2009年與廣西協力扶助基金會結下善緣。當時,羅盛宗會長代表澳門樂善行向廣西協力扶助基金會捐贈50萬元,專項用於在廣西區內開展貧困地區學校基礎設施的援建項目,並委託廣西協力扶助基金會對受捐項目進行組織和落實。經過統籌規劃並徵得澳門樂善行的同意,資助30萬元爲欽州市欽南區麗光學校新屋小學新建教學樓1棟,10萬元爲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初級中學新建學生食堂,10萬元爲崇左市扶綏縣渠黎鎮中心小學修建運動場。這三個項目在2010年都已經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 2010年,澳門樂善行羅盛宗會長成爲廣西協力扶助基金會的理事會成員,兩家組織的關係更加密切,在廣西的教育扶貧工作領域中開展了更多的合作與交流。2010年,澳門樂善行開始在廣西協力扶助基金會設立“澳門樂善行育才助學金”,資助廣西的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此外,還通過廣西協力扶助基金會,向廣西的貧困地區捐贈衣物。 澳門樂善行羅盛宗會長將捐款送交本會理事長白先經 澳門樂善行成員及樂善之友訪校送禮物 每一次在廣西開展援建學校基礎設施項目的活動,澳門樂善行都會組織樂善之友到受助的學校進行親善探訪,急學校之所急,想師生之所想。而對於受助的廣西貧困學生,澳門樂善行黎鴻健先生都會與學生建立長期的聯繫,勉勵學生們鼓足勇氣、堅定理想、努力拼搏。 在與澳門樂善行合作的三年多時間裏,我們更多的感受到了澳門樂善行跨越地域的慈善情懷與對慈善工作的認真、細緻與嚴謹,樂善之友們更是把他們積極樂觀的熱情帶到了廣西的貧困地區,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大愛無疆,行善最樂。在未來專注廣西教育扶貧慈善的日子裏,我們將並肩同步,繼續前行。       澳門樂善行成員及樂善之友常光臨親善訪校又參與體育活動 澳門樂善行、樂善之友、欽南區政府、僑辦、和本會領導等

喜看龍禮村小學校容校貌新變化

  喜看龍禮村小學校容校貌新變化 廣西 南寧 隆安縣 布泉鄉 龍禮村小學   我村地處偏僻的大石山區,在布河下游,地處低窪。本地有這樣的俗話“三天無雨塵滿天,一場大雨小汪洋”之稱。我龍禮村離鄉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有9個自然屯,總人口1634人,耕地面積有1950畝,大部分屬於水淹地,保收面積少,年均人收入600元。現在校學生75人,其中學齡前兒童12人,一年級9人,二年級25人,三年級11人,四年級6人,五年級12人,五個教學班,教職工6人。   由於我龍禮村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群衆年均收入微薄,對學校資金支援非常有限,即學校的校容校貌一直得不到改觀。學校雖有一棟兩層教學樓,但學生的住宿佔用了四間,可學生住宿還容納不下,夏天悶得透不過氣來。校園的學生活動場地,遇到雨天便泥濘不堪。學校無校門圍牆,社會閒雜人員隨意出入校園,嚴重影響學校正常工作,農戶的牲畜隨意進出踩踏學校種上的花草、果樹。趕集的機動車輛也隨意進入校園內停車或倒車,存在不利於師生安全因素,在校的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治安問題仍然比較嚴峻,給學校管理造成了一定難度。以上問題因學校缺乏基礎設施建設經費而難以解決。 潘鈫亮先生捐資助學 功德千秋 造福后代 在於急待我校學生活動場地硬化、學校圍牆、校門、學生住宿緊缺時以及安全問題,經同鄉會的領導臨場考察和牽線搭橋,得到廣西協力扶助基金會的支持和澳門樂善行潘鈫亮先生的鼎力資助。自2010年12月接到項目施工協議書後,我校立即召開專題會議,開展組織施工人員和材料採購及施工場地的“三通一平”等工作。   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經施工人員努力和老師的協作,工程於5月30日竣工。完成活動場地硬化1200平方米、新建圍牆168米、文化長廊71平方米、學生宿舍162平方米、並購置了學生床架,配套齊全。校門頂部也貼上琉璃瓦、主體貼上瓷磚並配上了鐵門。學校的校容校貌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校園的髒、亂、差得到徹底改觀,使我們山村小學能有一個舒適、清靜的工作學習環境。師生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學生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宿舍。現在趕集日裏再也沒有車輛進入校園倒車,路過農戶的牲畜也不能隨意進出。不管晴天或雨天學生的運動場也不像以前那樣泥濘不堪,學生的宿舍井然有序,床架也不像以前那樣搖搖晃晃了,同學們都覺得睡得舒服。體育課與課餘時間師生能在寬闊平坦地場地上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師生們無不拍手叫好。凡到過我們學校的各界人士或學生家長都讚不絕口:學校做夢也想不到如此的變化啊!太好啦!太棒了!在此我們衷心感謝廣西協力扶助基金會和澳門樂善行潘鈫亮先生的鼎力資助與各級黨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同鄉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你們的大恩大德、大公無私、愛心行動深深地感動著我們每位師生的心靈,我們將澳門樂善行潘鈫亮先生的芳名永傳子孫後代。       新建成的學校大門口 我校新建成的運動場 澳門樂善行潘鈫亮先生等給學生送禮物  新的宿舍購置了學生床架

吃水不忘挖井人 山區孩子記善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 山區孩子記善恩 甘肅省會寧縣教育局主任 何強 回想起2006年的夏天,我隨團到香港的學校訪問交流,期間認識了澳門樂善行黎鴻健先生,就在這偶然的相交,開始了我們繼後在會寧的攜手合作。澳門樂善行貴賓們連續兩年先後到訪會寧,除黎先生在2009年中到訪之外,翌年羅盛宗會長、馮國康理事長、胡祖先生、彭懷安先生、李國能先生和黎先生又到會寧作親善探訪,看望了大頂樂善行小學師生,並視察新添回族鄉等8所中、小學校、援建大型集儲雨水池的工程進度。 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初的太平鎮大頂村大頂小學校舍都是破舊泥房,設備簡陋、環境差劣。在“澳門樂善行”愛心捐資與教育局聯手合力為大頂小學覓地遷建,新學校於2010年建成啟用,極大地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師生的人身安全有了保障。隨著新校的投入使用,“澳門樂善行”又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捐資購置學生課桌、櫈,教師辦公桌、椅,電腦等等配套設施,學校師生以至全鄉人民都十分感激“澳門樂善行”,並將學校更名為“大頂樂善行小學”永誌其仁行善舉。 澳門樂善行羅會長與成員等抵達蘭州中川機場 羅盛宗會長等領導十分關心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對我縣學校的缺水情况尤其關顧,其中新添堡回族鄉位於會寧縣南部,總流域面積208平方公里,轄區內共有14所學校,全鄉各校都在山區,並且所屬地區地下水都是咸水,不宜人飲。由於連年天旱少雨,河水斷流,井水乾涸,再加人飲工程沒有在學校實施,學校嚴重缺水是老大難問題,影響著各學校正常的教學。為緩解這種狀況,唯一辦法是給每個學校修建相適應的蓄水池。澳門樂善行深入我鄉調查研究,瞭解到我鄉部分學校飲水困難的情況後,決定與教育局再度合作、向我鄉的新添中學、新添小學、道口小學、蘆岔小學、回河小學、石溝小學、新合小學和沙灣等學校資助修建集儲雨水池,解決了學校師生飲水的實際困難。所有的水池於2010年9月全部修建完工並通過驗收投入使用,徹底解決了這些學校的飲水問題, 澳門樂善行的善舉體現了對貧困山區學生的拳拳關愛,體現了對邊遠山區教育事業發展的關心、支援和鼓勵。全縣師生深刻領會捐贈方的苦心,牢記他們的善行,教師在努力教書育人,學生在刻苦學習,力求以優異成績回報社會、報效國家。    羅會長與彭先生送會寧縣教育局長紀念品 羅會長與眾成員視察新添回民中學儲水池 筆者陪同澳門樂善行羅會長與眾成員探訪大頂樂善行小學  澳門樂善行羅會長一行與筆者視察道口小學儲水池後留影

奮進中的大頂樂善行小學

  奮進中的大頂樂善行小學 甘肅 大頂樂善行小學   大頂小學始建於1971年,原校舍占地面積僅2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不足300平方米。在教學條件、設備簡陋的環境中,學生勤學、教師樂教,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2000年原校舍教室和辦公室鑒定為A級危房。四川汶川地震後,上級調集救災帳篷學生在帳篷裏上課。校領導向村、鎮及鎮教管中心多次反映後,在“澳門樂善行”及時資助與會寧縣教育局合力協助下,終於在2009年6月,由原校址遷至現在的新校址重建,為紀念捐方的義舉,學校更名為“大頂樂善行小學”。“澳門樂善行”同時又捐資為學生增添了課桌櫈,教師辦公桌椅、電腦等等學習、文體用品。你們情暖山區孩子的仁義之舉,難能可貴;慈愛之心,令人敬佩。遷建後學校占地面積5520平方米,建築面積513.8平方米。綠化面積320平方米。今春,我校在鎮教管中心的領導下,全體師生的辛勤勞動下,在學生教室和辦公室前面開闢了八個花園,校園閒置空地種植了三葉草。花園裏,新芽綻露頭腳,月季花爭奇鬥豔,一派迷人的景象。我相信,不久我校將成為一所花園式的學校。學校現有專任教師8人,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4人,代課教師1人。現有六個教學班,學生125人。學校秉承 “以人為本,品質立校,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和“一切為學生終生發展積蓄力量,一切為教師專業成長奠基鋪路”的辦學宗旨。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品質。 甘肅會寧縣太平店鎮大頂樂善行小學校門   飲水思源、“澳門樂善行”的善舉將世代相傳,你們的愛心已經注進下一代人的血液中。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的。你們給我們山區學校帶來了春天般溫暖,你們用高尚的品行激勵著大頂學子自強奮發,銳意進取,無私奉獻,傳遞愛心。讓我們全校師生接過傳遞愛心的火炬繼續前行、讓愛心與希望同行,關懷與暖意永存!衷心感謝你們對我們大頂小學的慷慨解囊和無私的幫助;感謝你們的助學捐款活動;感謝你們對我校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是你們讓大頂的孩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讀書、寫字;是你們讓大頂小學的教師有了自己的辦公室,更加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       大頂樂善行小學朱永柏校長歡迎羅會長 會寧縣教育局何強主任偕同羅會長等進校 大頂小學舊校的泥房牆身殘破不堪 大頂樂善行小學新校舍寬敞安全  與樂善大使等到訪大頂 羅盛宗會長鼓勵學生努力向學 大頂樂善行小學校園近貌(2012年5月)

丹桂飄香傳千里 愛心碩果惠萬家

丹桂飄香傳千里 愛心碩果惠萬家 貴州 遵義 智力支邊辦公室主任 李海波 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感恩的心情,對澳門樂善行各位愛心人士的慷慨愛心捐助,謹表衷心的謝意!六年前,您們以先憂天下的赤子情懷,以大愛無疆的博大胸襟,面對素不相識的貧困山村孩子,一次次毫不吝嗇地奉獻上您們的愛心積蓄,我們在深深感動的同時,也平添了無窮的培育希望的信心和力量。在此,再次向您們這些有著崇高社會責任感和高尚品德的社會賢達志士,謹表最誠摯的敬意! 我市習水縣三岔河鄉中學教學樓得到您們30萬人民幣支援後,於09年投入使用,同時您們還為該校捐贈了多媒體設備和課桌等;仁懷市壇廠鎮楠木小學羅盛宗教學樓得到羅會長慷慨捐資30萬人民幣的支持。並多次為貴州省遵義市的學生和老百姓捐贈衣物等,極大的支持了我市的教育和扶貧工作。 您們捐款援建的兩所學校,在得到您們資助後,都發生了可喜變化,學校教學品質穩步提高,他們始終奉行“以人為本,以德樹人”的辦學方針,堅持“內抓素質,外塑形象”,“學校育人,教育興鄉,成材報國”的改革之路,使學校的各項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是中華悠久的傳統美德。現在我們雖然還很貧困和落後,但我們人窮不會志短,我們要勵精圖治,奮發有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用精衛填海的膽識與志氣,用我們的聰明和才智,建設我們的美好家園,並以此作為向各位愛心人士回報的最好禮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巍巍婁山關可以作證,澳門樂善行人的高尚情懷已深入老區人民的心中;滔滔赤河水可以為憑;澳門樂善行人播灑的希望之種已經在老區落戶,不久的將來就會開出絢麗之花,結出豐碩之果。再次感謝各位捐資善長,同時我們熱情邀請你們光臨遵義市! 澳門樂善行剛成立 羅盛宗會長即來遵建校 崔銘文副會長等蒞臨三岔河鄉為學校揭碑    車輪被泥被卡著 全部人連貴賓亦幫忙推車 訪校沿路崎嶇難行 推車不久又車輪爆破 崔銘文副會長、蔡偉平副理事長、黎鴻健秘書長到訪三岔河鄉政府  訪校來回需乘車走近十小時以上險峭崎嶇 迂迴的山路

竭誠興教 功德無量

  竭誠興教 功德無量 習水縣 三岔河鄉中學   2007年,通過縣、市智力支邊辦引薦,三岔河鄉中學得到澳門樂善行的支助,捐資30萬元,縣政府匹配19.5萬元,修建了一棟新教學樓,並於2008年春季投入使用,為紀念澳門樂善行的義舉,新教學樓命名“澳門樂善行愛心樓”,三岔河鄉中學從此結束了“一校兩址”的局面。同年,澳門樂善行羅盛宗會長還捐資8.5萬元人民幣為學校購買了一套多媒體設備和為每間教室購置一台29英寸彩色電視機,豐富了師生的文化生活,為師生的發展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為促進我鄉的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09年7月7日,市政協李海波主任一行代表澳門樂善行再次回訪我校,又為鄉中學學生送來了溫暖,捐贈衣物,學習用品等,澳門樂善行並先後四次為我鄉中學捐贈愛心物品。 澳門樂善行愛心樓及相關設備投入使用後,我們充分發揮其功能,特別是多媒體教室的使用,如上大型的教研課,召開全鄉性的教育工作會議等,因其比較大,很實用(如圖)。通過這些設備進行遠教學習,通過每間教室的電視機按時收看新聞等,學校愛國教育、時事教育有了具體的載體,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內容更加豐富,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學品質。 澳門樂善行羅盛宗會長捐款移交 三年多時間以來,學校進一步完善了學校的“五化”建設和配套設施設備,初步形成了花園、學園、樂園式的學校。從而使我校的整體工作再上新高,教學品質穩中有升,獲得上級組織的好評,2009年被評為“貴州省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學校”。 2010年獲習水縣初中教育教學品質三等獎,物理學科二等獎。2011年度三岔河鄉教育支部被習水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被鄉黨委評為“先進單位”,榮獲習水縣教育目標考核二等獎,語文、歷史學科獲得中考教學品質獎。連續榮獲習水縣中學生籃球運動會女子組“第一名”等。 學校全體師生員工懷著對黨和國家及澳門樂善行的感恩之心,更加刻苦拼搏、銳意進取,必將再次刷新計錄,回報各級組織、澳門樂善行及各位領導。最後,再次感謝澳門樂善行、各級組織各位領導對三岔河鄉中學全體師生員工的厚愛,謝謝你們!         澳門樂善行羅盛宗會長捐購設施的多媒體教室  領導們進行奠基儀式  “澳門樂善行愛心樓”揭碑日 李主任、黎秘書長、校長、崔副會長、蔡副理事長於校門前  

三星口鄉總校貧困學生探訪紀行

  三星口鄉總校貧困學生探訪紀行 河北 三星口鄉總校 馮貴平 青龍滿族自治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秦皇島市境內,地處燕山東麓古長城北側,面積3309平方千米,53萬人(2006年)。青龍縣為重要林業縣和水果生產縣,林地面積1500平方千米,水果種植面積27000公頃,主要出產蘋果、梨、板栗等;鐵礦資源豐富,儲量達四億噸。相鄰的縣級政區有,北與淩源、建昌交界,西和寬城、遷西連接,南與遷安、盧龍相鄰,東與綏中和秦皇島市區直接相連。縣治所在地為青龍鎮。   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三星口鄉總校地處北部交通不便的貧困山區,學校現有一所初級中學,十一所村級小學,教師73人,學生1170人,其中初中生300人,小學生870人。   澳門樂善行從2008年以來與三星口鄉總校建立了扶助關係,幾年來,三星口鄉總校師生在澳門樂善行羅會長的關懷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全體老師為人師表、嚴謹治學、鑽研創新,按照“以德治校、以質立校、以體強校、以勤持校”的辦學思路,促進學生全面主動發展,教育教學水平顯著提高。“實現了學校新騰飛的構想”為藍圖,眾志成城,上下齊心,為三星口教育的美好明天作出重大貢獻。 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三星口鄉總校     在寒冬之際,“澳門樂善行”的領導羅盛宗和友人為青龍滿族自治縣三星口鄉全體中小學生捐贈了幾千餘件禦寒棉衣和電腦、傳真機、教學器材、學生學習用品等物,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感受到了港澳同胞對三星口鄉總校師生的關懷。全體師生及學生家長衷心的感謝,雪中送炭關心情,無私奉獻禮義重。這種愛心大行動的意義不只是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還在於精神的鼓勵和鞭策。激勵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刻苦學習,努力鑽研,學有所成。   澳門樂善行會長羅盛宗先生非常關心三星口學生生活狀況及學習環境的改善,并創造更多的條件,從多方面支持改善三星口學校的師資教學和生活條件,三星口學生表示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辜負澳門叔叔阿姨的無尚關懷。   澳門樂善行捐贈的電腦教學器材     學生們領到澳門樂善行送來的禦寒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