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表格下載

2023 「澳門樂善盃」慈善行山長跑賽報名表 捐款表格 Donation Form 澳門樂善行入會表格 Membership Application Form

母嬰平安120行動

  母嬰平安120行動 潘鈫亮 澳門樂善行自2006年10月在路環石排灣公園舉辦首屆「樂善盃」籌款後,隨即進行援助內地貧困地區學童及建校的前期工作,在會長及各副會長積極進行、理監事們協力配合、香港樂善行提供寶貴經驗,加上澳門數十位熱心扶貧助學工作的樂善之友踴躍支持下,使會務進展更為順利。 踏入2007年的五月,我們正式開展落實工作,會長羅盛宗,副會長王世流、葉志和,理事長馮國康和筆者等於五月十三日,在這個屬於母親的節日,前赴北京參加由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和澳門樂善行,在北京民族飯店合辦了「永恆的母愛,平等的生命——中國扶貧基金會母嬰120行動」母親節愛心聯誼會的活動,與會者包括中國扶貧基金會長段應碧、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顧問布雲特博士(Dr. Brent Powis)、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王國良、國家衛生部、外交部、各國駐華女外交官、外交官夫人以及關注慈善、公益事業的企業家,港澳兩地的慈善機構等等,以及許戈輝、寧靜、舜文齊、原華、楊童舒、謝東娜、任靜、付迪聲、金巧巧、汪心怡等影視明星出席了此次活動。 據世衛組織發表的「2005年世界衛生報告」顯示,貧困母嬰問題仍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每分鐘有258.75個生命降生。然而在這1分鐘裡,就有一個婦女死於妊娠或分娩,另有7.6個新生兒和20個5歲以內的孩子死亡。就在今年,大約1100萬的5歲以下兒童卻將死於大部分或難以預防的因素。其中,有400萬嬰兒活不過一個月,另外,還有330萬嬰兒胎死腹中。這些令人沉痛的事件多發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亞洲與太平洋地區。中國扶貧基金會向全社會發出呼籲:請關注貧困母嬰真實的生活狀況,瞭解同一片藍天下的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在聯誼會上,中國扶貧基金會段應碧會長宣佈:「母嬰120行動」,是救助貧困母嬰為宗旨的公益項目,「120」不但代表一個急救號碼,更寓意我國對「一個家庭、兩條生命及生育零風險」的高度關注及深切關懷。該行動由2000年首次在雲南省麗江縣(今玉龍縣) 實施至今,包括了雲南省、福建省、重慶市及寧夏回族自治區的4個省(區)6個縣,覆蓋人口達120萬人,行動至今年3月底已為36000名貧困母嬰提供實質援助,成功搶救了152名產婦的性命。從2007年開始,中國扶貧基金會母嬰平安120行動項目將在原項目基礎上開展「藏區貧困母嬰援助計劃」和「非洲地區貧困母嬰援助計劃」。該會將通過物資援助、派遣醫療隊、培訓當地醫務人員等方式來提高受援地區的貧困媽媽安全分娩。 羅盛宗會長表示:作為中國的民間團體,我們跟國家一樣關心葡語系非洲國家人民,為響應及配合中國扶貧基金會「母嬰平安120項目」,以改善及減低非洲地區貧困母嬰的死亡率,決定個人捐出三百萬元以「澳門樂善行」名義予非洲幾內亞比紹購買物資,當中包括救護車、消防車及日用品等物資外,還有一批電腦,以協助在當地開展救助貧困母嬰的工作。澳門樂善行首次向非洲地區踏出慈善之步,不僅凸顯澳門作為葡語國家與內地經貿平臺的背景,也帶出另一個訊息:中國內地與澳門除了營商,亦同時在推行慈善方面的工作,希望透過今次的捐助,向非洲人民表達我們的關懷和心意。 母嬰平安 120 行動的宣傳海報 嬰兒剛出生即進行秤重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顧問布雲特博士 ( 左 4) 與非洲幾內亞比紹參贊 ( 左 5) 與本會成員合照   中國扶在愛心聯誼會上,羅會長代表澳門樂善行向非洲幾內亞比紹捐贈三百萬元物資   右起順序為副會長葉志和、王世流、幾內亞比紹參贊、羅盛宗、潘鈫亮及理事長馮國康   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非洲幾內亞比紹參贊與羅盛宗會長等合照   晚會上羅盛宗會長與副會長、幾內亞比紹參贊及中央電視台影視明星   “母嬰平安 120 行動”救護車在山區救援產婦  

樂詩善緣

李樂詩博士 李樂詩博士是第一位踏足地球三極(南極、北極、珠穆朗瑪峰)的中國女性,她極力倡導以藝術創作,推動科學普及,環境保護,為香港與中國內地的科考,繼續不懈探索與追求。更重要的是培養青少年對社會的責任感,重視科學工程,促使他們成為21世紀的優秀科學接班人。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光碟,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 careactionmacau@gmail.com 索取。 三極宣言 (四) 21/09/2021 三極宣言 (三) 09/06/2021 大氣的怒吼 14/05/2021 三極宣言(二) 07/05/2021 三極宣言(一) 07/12/2020 水之淚 09/07/2020 全球污染 (下) 19/12/2019 全球污染 (上) 10/09/2019 戰爭的代價 03/07/2019 標誌設計與路綫 22/03/2019 「地球三極」的中國人 05/01/2019 地球第三極的科學考察 28/03/2018 【珠峰密語】科學家的震驚 13/12/2017 科研足印(四) 07/09/2017 科研足印(三) 03/08/2017 科研足印(二) 13/03/2017 科研足印(一) 13/03/2017 南極概要(三) 09/09/2016 南極概要(二) 10/06/2016 南極概要(一) 23/03/2016 冰融實況(三)… Read More »樂詩善緣

北冰洋考察(二)

北冰洋考察(二)李樂詩博士 考察四個主要目的: 第一、了解北極氣候變異及其對中國氣候的影響。 第二、探究北冰洋的海洋環流變化及其對生態和氣候造成的影響。 第三、認識北冰洋及鄰近海域的第四紀古海洋演化歷史,從而了解北冰洋區域在過去發生的重大地質事件。 第四、開展對北冰洋深海微生物資源及其基因資源的多樣性研究,並在參照地質年代下,研究生物多樣性變化的演變與海洋環境變化的關係。研究成果將會以多種不同角度闡述,為各國政府的決策機構就制定日後的環保政策事宜提供依據。在地球上北極雖然與我們相距很遠,但該區的命運卻與全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   因紐特人與北極熊 地球暖化日益嚴重,全人類都身受其害,而首當其衝的,是住在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人──或稱愛斯基摩人。至於格陵蘭有大量冰川融化,該處原本被冰雪覆蓋的岩石變成裸露岩,而沒有冰雪覆蓋的岩石容易吸熱,令到附近的冰雪加速融化。在北冰洋考察期間,我們多次在浮冰站遇見多只北極熊,這種情況在以往是很少發生過的。由於破冰船現已深入到北緯85度,加上北極熊習慣在夏季南下覓食,但近年海冰在夏季迅速融化,造成大量冰塊斷裂,以致北極熊南下之後便無法回家,唯有在浮冰之間游走尋找出路。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陸上食肉動物,一旦氣溫在攝氏十度以上,牠們便難以存活。如果連北極熊也不能在北極立足,那麼其他活躍於北極的動物,會有甚麼下場呢?   冰海中採樣 這次到北極考察,科考人員在整個航程中進行持續而密集的採樣觀測,以了解北極大範圍地區的變化。在白令海區域,科考人員較側重收集海洋生態樣本,探究地球暖化對北極海洋生態的影響。但在加拿大海盤,最重要的工作是鑽探採集海泥,以了解冰融速度加快的原因。根據不同深度的海泥所驗出不同年代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有毒物質的含量,便可計算出有關污染和地球暖化的準確資料。雪龍號進入了北極海冰快速變化的中心區──加拿大海盆中部海冰覆蓋區域。該區在2008年入夏以來,每天都發生急劇變化,海冰融化迅速,在幾天內,海冰密集度已經從90%降至60%。我們在不同的海域都會抽取大量的海水樣本,供科考人員作多樣研究次用。 (待續) 編者按:“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及”火山之子”等五款,供各位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時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careactionmacau@gmail.com索取。(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北冰洋考察(一)

北冰洋考察(一)李樂詩博士 極地本來是全球最潔淨無瑕的淨土,但由於受到環境污染和氣候暖化的影響,這片最後的淨土現在也受到牽連,令該處出現冰架崩裂融化、冰山蒙塵染垢的現象,大自然生態環境發生急劇巨變。根據專家統計,目前環境污染的情況已超出地球可負荷的能力,全球暖化已引發極端氣候變異,旱災、洪水、颶風、熱浪、龍捲風等天災頻仍,導致冰河消融、海平面上升、疾病肆虐、物種消失等惡果,這些現象,似為人類不斷破壞環境的惡行敲響了警號。 地球暖化的痕跡 在北緯 66 度33 分以北,海洋表面絕大部分終年被海冰覆蓋的地方,就是北極。是由歐、亞、美洲的邊緣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包圍著的一片冰海。由於洋流的運動,北冰洋表面的海冰總在不停地漂移與融化。從1986年至今,我曾經十次踏足北極,每次都發現不同的變化,而這次跟隨「中國第三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也是我第二次隨隊,到北冰洋考察,發現該處變化很大。 在1999年我參與中國首次北冰洋科學考察時,當到達北緯74度的區域,海冰已十分厚。在2003年考察隊再進入北冰洋時,破冰船到達了北緯79度,而2008年之行,我們更加可以去到北緯85度。冰融令到海冰越來越少,以致反射陽光的能力大大減弱,冰也融得越快。冰雪的急速融化,將會打通了北冰洋的西北和東北航道。這意味著位於北極中央已存在了300萬年的海冰不斷萎縮。 科學背景 2008年是第四次國際極地年,全球共有60多個國家和39個國際組織響應,策劃了不同的極地科學考察活動。「中國第三次北極考察」的考察隊總人數為121名,其中60位是科考人員,包括12位是來自美國、法國、芬蘭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科學家,共同進行了廣泛的北冰洋多學科綜合考察。2008年7月11日,中國破冰船「雪龍號」從上海起航,經日本海進入白令海,展開為期75日的考察活動。這次考察以白令海、楚科奇海、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為重點考察區域。北極是對全球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和顯著的地區。在過去二、三十年,受地球全球暖化影響,變暖的速度遠高於地球上任何其他地區。北極海冰覆蓋的地區大幅減少,加上海洋環流變異,皆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關注。這些變化不僅導致北極區的氣候變得異常,也令全球的氣候改變。(待續) 編者按: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及”火山之子”等五款,供各位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時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careactionmacau@gmail.com索取。(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澳門銀河娛樂善心捐贈 敬老扶幼傳關愛

11 July 2011 澳門銀河娛樂善心捐贈 敬老扶幼傳關愛 澳門銀河娛樂集團有限公司捐贈澳門樂善行大批針織長、短袖T恤外套及保暖杯等,本會僱請物流公司將該批愛心物品分開三批分別運送貴州、甘肅、廣西三地。其中由貴州省遵義市智力支邊辦李海波主任、代派送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自治縣、上壩鄉新中小學生保暖水杯、送新中村貧困村民衣物。務川仡佬族自治縣黃都鎮雲豐村雲豐小學生送保暖水杯、與及給雲豐村貧困村民送衣物。又到鳳岡縣石徑鄉給村民和何壩鄉中學學生送衣物等,全部運貴州物品已於5月中派送完成。運送廣西物品雖已抵埗,但需6月後始能派送,詳情下期匯報。 今次運送甘肅山區的只有保暖水杯,由樂善行孤兒院冉樹蒼校長代為派送,據冉校長說:保暖水杯在山區非常有用,特別是讓長者可以把開水保溫,給他們極大方便,所以將大部份保暖水杯分贈中灣村內幾十位孤寡老人,其餘分發給部份孤兒院童使用。無論長者和院童對保暖水杯均愛不惜手,冉校長對澳門銀河娛樂集團的愛心捐贈深受感動,並將保暖水杯稱之為「敬老愛幼杯」,很貼切呢!

友好聯訪廣西 身體力行傳關愛

本會與「澳門公職工 程技術人員協會」、「澳門物業設施管理協會」聯手組成的“廣西山區教學設施關愛考察團”、於四月二十二日、一行共四十三人前往廣西崇左、欽州等地,探訪偏 遠貧困地區學校、瞭解年幼學童的學習環境、考察當地的教學設施。

宣揚堅毅信念 分享環保精神

澳門樂善行與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及澳門科學館、聯手邀請李樂詩博士於5月21日、在澳門科學館主持「暢談人生」講座,主題是“極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