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actionadmin

38_P7_1

懷著無限的好奇去巴西(三)

懷著無限的好奇去巴西(三) 吳嘉偉 我的旅行心願清單有很多地方,想去巴黎看真鐵塔、想去紐約看百老匯、想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但真從來未想過去亞馬遜熱帶雨林。當初說要來巴西,曾經到訪過的朋友極力推薦亞馬遜團,懷著萬分驚喜和期待,飛機橫跨了大半個巴西,來到了亞馬遜河流域的所在地瑪瑙斯市。伊瓜蘇市和瑪瑙斯市風貌截然不同,瑪瑙斯市有著一種樸實的美洲在地小鎮之感,平房、小巷、偶爾夾雜了些許歐式殖民建築,還有在狹窄馬路上的堵車群,某些角落一瞥之下還有幾分像過去的澳門。   報當地團好像已經成為外地旅客去亞馬遜的唯一方法,畢竟路途費勁,需要坐車又乘船,而且當地團的項目屬於「標準配套」,該看該玩的都包括其中。一般會把「黑白河交界」視為行程的暖身,由於兩河的成份、密度等都不同,所以便在交匯點出現了這種「鴛鴦」奇觀,經過延綿的里數,兩河才匯合於亞馬遜河的下游。餵過巨型淡水魚、探訪完叢林裏的部落後,我們便正式踏上前往亞馬遜的征途,熱帶雨林天氣反覆無常,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時晴時雨,在半睡半醒的狀態下,亞馬遜河便出現在我們眼前了,過去在影視作品中見過的可能性都瞬間閃過我的腦海,奇花異草、珍禽異獸、所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就是以這裏為背景。乘坐著快艇,順著亞馬遜的支流行駛,我們首站竟然是出發釣傳說中的「食人魚」!導遊大叔不知從哪裏掏出了一塊牛肉,現場切碎作餌,竹桿一揮,不出十多秒,立即釣出了一條小於手掌尺寸的食人魚,導遊把魚的嘴巴張開,可以清楚看到牠銳利的牙齒以及內腹的鈎,其後便由我們來進行試釣,看來我還是遺傳不到家父的釣魚技術,足足花了20分鐘才成功釣出一條。日落之前,導遊還帶我們去尋找亞馬遜河的淡水豚,頑皮的淡水豚不時在我們小艇附近跳出水面發出叫聲,一下子又潛回水底鴉雀無聲,像在和我們玩捉迷藏似的。暮色四合,圓月高掛,我們便返回於河邊的小屋,下榻用膳,為明天的徒步叢林作好準備。   吃過早餐後,導遊大叔便領著我們6人徒步進入叢林,走不到幾步,我們便看到了樹上長了一團沾有細毛的圖案,正當我想把頭靠近去看清楚時,「圖案」竟然蠕動起來,導遊說假如誤碰這種有毒性的蟲後,嚴重的話需要進行手術,我心想,才幾分鐘便已經這麼驚險,接下來的行程還是老實規距一點好了。沿途也看到很多螞蟻的洞穴,有些附在樹上,也有直接堆在地上,但共通點是,它們都相當巨大;我們停在其中一個體積較為細小的蟻洞邊,導遊稱有一種蟻和守獵者有密切關係,以前的人會把手放在蟻洞邊,吸引蟻爬到其身上,然後把牠們按壓死,死後的蟻會發出一種獨特的氣味去掩蓋守獵者自身的氣味,讓其他人或猛獸嗅不出守獵者的所在。另一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叢林裏有一種昆蟲,牠會在臨死前依附在一棵大樹上,死後的屍體9會轉化為一棵植物在樹幹上繼續生長,長根長樹,有點像我們所認識的冬蟲夏草。   邊走、邊看、邊玩,隨著導遊的講解,我們見識到叢林內哪些植物適合用以作記號、哪些適合生火、哪些含有可飲用的水份、甚至哪些痕跡代表有猛獸出現過,當我們對每個資訊都嘖嘖稱奇時,亞馬遜森林下起了傾盆大雨,拿起芭蕉大葉擋雨、狼狽滑稽的我們加緊腳步,希望能趕快步出叢林。走回小屋的時候,同時也代表我們這次的亞馬遜之旅也到達了尾聲了。在沒有訊號的這兩天,看不到社交網站,卻看到了傳說中食人魚、淡水豚和各種聞所未聞的植物,所有資訊都是得來真實,導遊大哥就像是一本行走的動植物百科,而亞馬遜就像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小星球。可能未必會再來,可能將來也末必再有這種叢林體驗,但在這裏所經歷的清風颯爽、明月皎潔、甚至滂沱大雨都值得被好好記下來。   更新日期:2019/9 乍看之下,瑪瑙斯市某些面貌還是有點像以前的澳門 有如「鴛鴦」的兩河交匯處 親眼看到食人魚,其實比想像中體型要細小 流走亞馬遜河的叢林當中,感受熱帶雨林的生命力

38_P3_1

Global Pollution (I)

全球污染(上) 李樂詩博士  在與「第三極考察隊」的隊友談話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科學家的憂慮,他們有一顆熱愛自然,關懷人們之心,所以,他們才不畏艱險到第三極去考察。   特别是他們非常關注海灣戰争的嚴重後果,一年之後,這種嚴重後果更加顯現。 據説,人們到了這個地方,就深深感到空氣中一種緊迫感,因為空氣中二氧化硫增加了。而且油煙會不斷上升,進而污染了整個空氣。科學家正在對駐守這裏的軍隊進行檢查,看看他們肺部的健康情況。     科學家測驗後説,由於石油溢出地面,給大片土地蓋上了一層濃濃的黑色外衣,而且,天然氣不斷在噴發,地下水源受污染而岌岌可危。在大片土地的地面上,石油不斷流動,流到低窪地帶,就變成了湖泊的形態,然後,在石油淹染下,植物、昆蟲和弱小的哺乳動物就不再生長了。成千上萬的候鳥天真地向流動的油體飛去,但是也一去不復還。一些軟體動物更是死亡,只留一些空殼。   環境保護是當前世界上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自然環境是人類生長的搖籃,但人類又自己破壞了自然環境。 更新日期:2019/9

0903wechat

2019平衡車 | 預告

    為關顧本地弱勢群團,推廣慈善體育的精神,去年澳門樂善行聯同澳門文化交流協會合辦首屆「澳門樂善盃」粵港澳兒童平衡車慈善賽,超過220名小童參賽,他們拼盡全力,家長在現場吶喊助威,場面溫馨感人。 今年, 澳門樂善行再次攜手澳門文化交流協會,11月30日合辦第二屆慈善賽,並得到澳門會展中心支持借出場地,活動期間免費泊車,賽道面積約15,000平方呎,彎多賽道長,考驗小朋友的體力與平衡力,具有一定挑戰性,賽事設有一般組及公開組,讓更多小朋友能樂善同行。 本次賽事籌得善款, 將全數撥捐  協同特殊教育學校 , 為他們爭取教學資源。 我們期待 再次與各位大人、小朋友共聚樂善盃。 活動詳情將於不日公佈。   掃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 : careactionmacao 網站: https://www.careactionmacau.com

2019 銀河娛樂澳門國際馬拉松 “迷你馬拉松”報名名單

2019 銀河娛樂澳門國際馬拉松 經澳門樂善行以”活力團體盃” 報名迷你馬拉松賽事 2019 Galaxy Entertainment Macao International Marathon Registered for the Mini Marathon with the “Active Group Trophy” by Care Action Macao     澳門樂善行將統一代領號碼布,並於比賽前安排在以下地點派發。 地址: 愛華跑步專門店 – 澳門龍嵩正街95號地下 辦公時間: 星期一至六 10:00 – 20:30 聯絡人: 蔡先生 66881195   The number bibs will be collected and distributed at the… Read More »2019 銀河娛樂澳門國際馬拉松 “迷你馬拉松”報名名單

[2019保齡球] 比賽成績

澳門樂善盃保齡球友誼賽2019 比賽成績 798 南澳物業隊 最佳球員 最佳女子球員 風暴戰隊 – 陳浠瑤 421分 精神可嘉獎 女子精神可嘉獎 域多利物流B隊 蘇瑩榮 更新日期: 2019-8

37_P19_1

倫敦馬拉松 陸偉堅續破三圓夢

倫敦馬拉松 陸偉堅續破三圓夢 編輯小組 完成賽事很興奮 本會成員蔡偉平、陸偉堅等前往英國,參加倫敦馬拉松賽事,陸偉堅最終不負眾望,在寒冷陰天10度以2小時58分14秒完成倫敦馬拉松,再次三小時內完成全程馬拉松,為澳門爭光。衝線一刻振臂高呼,眼泛淚光,感概萬千,感謝家人和隊友的支持、鼓勵、打氣與加油。   雖年屆半百知命之年,陸偉堅對馬拉松的熱誠與初心從未改變,對長跑運動的熱愛與信念從未動搖,經過長期刻苦鍛鍊,不論嚴寒酷暑,儘管陰晴冷暖,每天晨曦破曉之際,已出門訓練,日日如是,年終無休,磨練出堅毅不屈的意志,上進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年齡無碍其穩定發揮,努力不懈與永不放棄精神,憑著堅毅意志與信念完賽,並以2小時58分14秒時間完成倫敦拉松,再次成功“破三”,三小時內完成全程馬拉松賽事,   完賽證書 陸偉堅三十多年來對於馬拉松的熱愛、熱誠與熱情從未改變,每次參賽置身賽道務必努力勇往直前,毫不氣餒,曾參與多場馬拉松賽事出現惡劣天氣,依然無懼風雨,憑著堅毅意志和熾熱心志完成賽事並且獲得佳績。牛頓名言:“勝利者往往是堅持最後五分鐘的時間中取得成功。(The victor often is from persisted finally in five minutes time succeeds.),正好印證陸偉堅的堅毅精神,每次參與賽事均奮鬥至衝線一刻,絲毫沒有鬆懈,盡善盡美爭取個人最佳成績。陸偉堅從小對長跑產生濃厚興趣,初中三年級以3小時08分10秒獲得澳門馬拉松青年組季軍,自始開啟人生馬拉松歷程,三十多個寒暑過去,至今仍然馬不停蹄,永不止步,時刻發放正能量,陽光、正面、積極、上進,正是新生代值得學習的榜樣。去年12月參加第37屆澳門國際馬拉松,完成人生100場全程馬拉松,成話一時佳話,成為百馬王子殊非僥倖。   陸表示將繼續努力奮鬥,永不放棄,志存高遠,堅持鍛鍊,從沒有放棄心中理想,他自本年3月下旬開始挑戰“五連馬”,即是連續五個星期完成五場全程馬拉松賽事,已先後完成重慶馬拉松、韓國慶州櫻花馬拉松、武漢馬拉松,廣西靖西邊境馬拉松、倫敦馬拉松等 “五連馬” 成功,其中有兩場破三,迄今總共完成108場全程馬拉松,再次刷新完成全程馬拉松次數最多紀錄的澳門跑手,印證凡事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成功,他的奮鬥事蹟將會譜寫在澳門馬拉松史冊上。   鳴謝:陸偉堅、蔡偉平提供資料及圖片,謹此致謝。 蔡偉平和陸偉堅完賽合照  與國內跑友在賽場合照 更新日期:2018/7/8

37_P16_1

踏上印加帝國的足跡

踏上印加帝國的足跡 胡浩強 印加色彩 穿梭古代文明的列車 飛往南半球,拜訪印加古國秘魯,這國度有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天空之城馬丘比丘、庫斯科古城、啲啲喀喀湖等。每處也有不同故事,讓訪客慢慢探索。   庫斯科(Cusco)經過西班牙殖民洗禮,仍保持堅固的石牆,大街小卷也是由石頭組成,層次感非常強烈,街上總是看到印加服飾,拖著羊駝的婦女,有時會碰到似酋長的男人。武器廣場是當地人的聚腳點,有形形式式傳統手工藝品、特色小食的市集,小城氣氛濃厚。   走在海拔3400公尺的山城,出現高山症,是正常的反應。這裡的民宿都有古柯荼供應,是當地人廣泛使用的植物,古柯荼可舒緩高山症。古柯鹼就是提取古柯葉的成份制成,古柯荼有點甘苦的味道,切記如果去智利,古柯葉是不可以帶入境的。   從庫斯科出發,要乘坐穿梭古代文明的火車到達熱水鎮,新款的列車配置一百八十度觀景窗,山景撞面而來,特別震撼。途中穿過崇山峻嶺,越過大河小溪、原始森林。當踏足世界七大奇景馬丘比丘,看著登山者從印加古道爬上山城,晨光剛穿透群山,走在印加帝國失落的山城中,城堡內的一磚一石,也經過幾百年時間才能建成,在緃横交錯的古城中,感受到印加石頭文化當中的藝術精髓,就算花一天的時間,也未能走遍山城的每個角落,山城之大令世人感到無比讚嘆。 走訪不同城鎮,乘船進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的的喀喀湖(Titicaca),全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面積8290平方公里,相當於二百七十多個個澳門。湖上有五十多個人造小島由籚葦組成,較大的浮島還有學校和教堂,因為島是會漂浮的,現今已改用錨使其固定於湖上,否則睡醒時有機會漂到鄰國波利維亞。   的的喀喀湖是屬於秘魯和玻利維亞共有的,坐船在湖面上航行,感覺與天空很接近,真不相信面前無邊無際的藍色湖泊,是湖而不是大海。住在當地的原住民,烏魯族人Uros為躲避戰爭,建造了浮島,與外界隔離。浮島居民的生活,靠打魚為主,耕種來增加糧食資源,現在每個浮島會輪著接待遊客,賣一些蘆葦與羊毛編織的手工藝品,來幫補生活。在浮島上可以逺望玻利維亞的雪山,更可感受印加時代原往民的生活。 山城庫斯科 武器廣場 通住古道之路 更新日期:2019/7/8

37_P15_1

萬里之行(二) 之西伯利亞鐵路(上)

萬里之行(二) 之西伯利亞鐵路(上) 阮世豪 阮世豪 攝 西伯利亞,俄羅斯的國土,一個遼闊而寒冷的地方,遍佈着遼闊的針葉林、蘊藏着豐富的自然資源,這是我以前對西伯利亞的基本認識。直至一次偶然看到一本西伯利亞的影集,書中登出大量有關當地人文和風景的照片,其中“西伯利亞鐵路”幾個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個聽過但陌生的名字。放下書後,隨即搜尋鐵路的資料,看過相關的圖片和遊記後,歸納出“世界最長並橫跨歐亞大陸的鐵路”、“七日六夜火車之旅”的關鍵字,一堆相當吸引的關鍵字,最終我把西伯利亞鐵路列入“我一生必去的旅行清單”之中。   旅程第二晚,主題是“快閃”京城,在廣州坐火車上北京後,只逗留短短的一晚,把亁糧和大衣等物資買齊後,第二朝就乘上西伯利亞鐵路。早上七時的北京,天還未亮透,鐵路始發站北京站外已人潮如鯽,真不愧為我國京師四大火車站之一。經過幾番安檢後,最終都到達了車站月台。月站上擠滿了乘客,目測當中有三分之一都跟我一樣,是慕名而來體驗鐵路之旅的遊客。其實我一直說着的西伯利亞鐵路,傳統主綫是由海參威到莫斯科,但有兩條支線,分別為蒙古支綫和滿州(里)支綫,衡量完各種因素後我最終選擇體驗從北京出發的蒙古支綫,乘坐有“中華第一車”之稱的K3次列車。 阮世豪 攝 K3次列車全程7800多公里,由北京站出發經內蒙、外蒙、伊尔庫茨克,新西伯利亞後,一直駛到莫斯科,運行128小時。列車由1959年正式開行一直至今,甚至在中俄關係冷戰時期都没有停運,六十年來一直服務,所以有“中華第一車”和“東方列車”之稱,同時都是九十年代震驚一時“中俄列車大劫案”的主要場地。   在月台拍照朝聖後,隨即登車,找尋我的小天地,安頓後,列車準時早上七時三十分在北京站出發,而我此程的目的地,可能跟大家的預期不一樣,以為我會一直坐到莫斯科,不是的,其實我會坐到我國內蒙邊境城市二連浩特,為甚麼?留待下回分解。 阮世豪 攝 阮世豪 攝 更新:20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