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之行 (十三) 初臨聖彼得堡
旅程出發後的第10天,晚上6時45分,我背起全部行裝,在微雨中趕路,前往火車站,塔乘7時30分開往聖彼得堡的紅箭號火車,結束在莫斯科的行程。今晚的目的地是海軍部站,是聖彼得堡觀光者必到的站,也是我旅館所在的地方。
旅程出發後的第10天,晚上6時45分,我背起全部行裝,在微雨中趕路,前往火車站,塔乘7時30分開往聖彼得堡的紅箭號火車,結束在莫斯科的行程。今晚的目的地是海軍部站,是聖彼得堡觀光者必到的站,也是我旅館所在的地方。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而其首都莫斯科則是歐洲最大的城市,總面積超過2500平方公里,一共被劃分為12個行政區域。
阮世豪 食夜幕低垂,在烏蘭巴托機場外與蒙古小伙子們惜別下,結束了這3天的由各種巧合組成的蒙古之旅,隨即往萬里之行中的第二個國家出發,俄羅斯。其首都莫斯科將會是我進入歐洲的第一個城市,一個連結歐亞,有重要交通樞紐作用的城市。 飛機降落,順利入境後,我在謝列梅捷沃機場購買機場列車車票進入市區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由機場到「白俄羅斯站」列車,當時我心想難度莫斯科有一個地區叫「白俄羅斯」嗎?就好像澳門的「北京街」、「荷蘭園」和「倫敦街」嗎?後來在網上查到,原來莫斯科的火車站會以列車開往的方向或終站命名,即是「白俄羅斯站」是一個開往白俄羅斯的車站,跟我們一直認知「車站以所在地命名」的概念有所出入。 機場列車 莫斯科地鐵共青團站 細心想,這個命名方法有一個好處,就是避免來到火車站,乘錯開往其他地方的列車,但是按這個原理推算的話,莫斯科需要多少個站才可以處理完歐亞兩地的鐵路呢?答案是9個,包括列寧格勒站、白俄羅斯站、基輔站和喀山站等。如果日後增建鐵路,就會多建車站,對於幅員廣大豐富的莫斯科,應該不是問題吧。 順利到達“白俄羅斯站”後,立即見識到莫斯科的另一大特色,地鐵系統。莫斯科地鐵服務了市民80多年,其中部份線路早於1935年開始通車。地鐵共有15條線路,共有230個站,把莫斯科地底構建成一個複雜、方便、與基層市民日常生活的大眾運輸。除了實用之外,美觀更是它另一為之聞名的原因。 在地鐵的230個地鐵月台中,各具風格,天花、樑柱和牆身都加入大量大理石雕像、馬賽克、浮雕、花窗玻璃,搭配美輪美奐的奢華吊燈,這是一個車站,更像是一件藝術品。在我到達旅店放置好行李之後,我用整個下午探索莫斯科的地底世界。地鐵單程車票可以入閘逗留90分鐘,坐在車廂望外窗外,期待着下一個車站的視覺衝擊,只要覺得驚豔的,就隨即下車,細細觀賞,拍照留念,没有行程,隨心所欲地在各個月台中穿梭,這也許就是一人旅程的浪漫。遊覽過後得出一個結論,如果時間有限,可以乘坐5號環線,線上的共青團站、新村莊站和白俄羅斯站都是十分值得一看,但在遊覽同時,要留意時間,過時出閘是需要補票的。 車站一角 莫斯科地鐵新村莊站
“靠山食山,靠海食海”各地美食會從食材、烹調方法、用餐禮儀等方面反映出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民以食為天,嘴饞的我在漫遊期間,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品嘗各地的地道美食,用味覺來深深體驗當地文化,來到蒙古都一樣,以下分享一下我在烏蘭巴托難忘的飲食趣事。
阮世豪 民間俗語“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這次流浪旅途之中就立即實踐了。事沿每週一班到莫斯科的鐵路停駛,導致我滯留在烏蘭巴托。幸好受到扎門烏德認識的蒙古小伙子邀請,由他作嚮導,帶我遊覽一下烏蘭巴托。我稱蒙古小伙子為胡迪〈由於他的名字太長太難發音,為了方便稱呼,我以諧音稱呼他〉,他是一位在烏蘭巴托讀書的大學生,個性開朗,十分熱情,他還約了幾個朋友,借了一台私家車和我一起出行。不知是否開玩笑,他說如果不用私家車,可以帶我到郊外,牽一匹溫馴的馬教我騎馬代步,可是我望向他那位手肘上套了石膏朋友〈因墮馬而受傷〉,我直接婉拒了。 這兩天出遊,走了很多地方,眼界大開,在眾多景點中成吉思汗紀念館給我一個頗深的印象。成吉思汗紀念館,位於烏蘭巴托東面約55公里,車程約需一個多小時。期間我們互相分享着兩地的生活文化、大聲高歌,車上的音樂播放清單上都是流行的蒙古歌曲和風靡全球的歐、美、韓國流行曲。識唱的我就跟着唱,不認識的都打起拍子輔和。唱得興起,我突然想起手機內都有一首蒙語歌,是唯一認識一首,騰格爾的“蒙古人”,但想不到歌曲一響起,立即把他們高漲的情緒降了溫,胡迪說這首是他爺爺輩的老歌,說着說着又好奇為甚麼我會懂得這歌,無他的,都是因為父親在家裡日播夜播,被洗腦罷了。事實證明,音樂是人與人溝通的一種媒介,可以輕易打破國家、語言之間的限制。就在此時,窗外一度反光引起我的注意,隨着車子越駛越近,漸漸看到一座仿佛會發光的騎馬雕像,我們距離目的地不遠了。 成吉思汗紀念館的外觀是一座約高四十米的成吉思汗不鏽鋼騎馬像,手持金鞭,據說這是成吉思汗發現“黃金馬鞭”之地,即是他萌生起統一蒙古各部念頭的地方。館內共有三層和一個地下室,地下室是蒙古帝國博物館;地面層是禮品室和互動區,可以體驗傳統蒙古服飾和羊骨占卜;一樓是餐廳;二樓可以通往戶外雕像的觀景台。觀景台的位置其實在馬首之上,站在台上和成吉思汗像對望,被他巨大的臉龐和氣場所震懾,再眺望遠方那一望無際的草原,被落日餘輝染上一片夕紅,有種大地在我脚下的感覺。 隨着夜幕低垂,氣溫驟降,是時候踏上歸途,回去烏市的市中心。世上大部份城市都有一個通病,而大漠首都都没有例外,嚴重塞車。去程約70分鐘,而回程則用了一倍時間。在塞車時胡迪跟我說,現在如果騎馬的話,我們已經到酒店了,這刻我心想如果騎馬的話,我現在應該到了……醫院。(未完待續) 成吉思汗紀念館 (阮世豪攝) 世界最大的蒙古靴 (阮世豪攝) 大漠晚霞 (阮世豪攝) 觀景台上合照 (阮世豪攝)
阮世豪 蘇赫巴托爾廣場位於烏蘭巴托的市中心,地位就像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一樣。廣場以蒙古革命英雄達木丁‧蘇赫巴托命名。在2013年到2017年期間這裡曾經改名,換上一個我們熟悉的名字,就是成吉思汗廣場。廣場。廣場四周都建起了包括國家宮〈政府大廈〉、中央文化宮及國家古典藝術劇院等公共建築,廣場中央立有達木丁‧蘇赫巴托紀念碑,碑頂有蘇赫巴托爾的騎馬雕像,在廣場正北面的國家宮外則建有成吉思汗坐像,到處都有雕像,記載着蒙古各個世代的歷史。我在廣場遊覽一番後,就到了旁邊的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認識一下蒙古的歷史。 對於我這個澳門人來說,蒙古除了成吉思汗、元朝、遊牧民牧、蒙古包等字眼之外,對這個地方十分陌生,若果不是這次意外停留,真的没有太多機會深究蒙古的歷史文化。博物館佔地不大,前身是革命博物館,場館建築都有五十多年了,但隨時代推移,於上世紀90年代化身為國家歷史博物館,展示了蒙古的歷史、生活、文化和習俗等方面的資料,這裡可以令我更全面地認識蒙古,拋棄了蒙古只有草原,蒙古人只會騎馬的固有概念。 在博物館逗留了兩個多小時,加上前兩天的舟車勞頓,倦意漸漸襲來,於是我在附近找了間外表較現代化的西餐廳歇息。餐廳地處市中心,可能考慮到外國遊客光顧,店內佈置時尚之餘,帶有點小清新的感覺,待應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英文,菜單用蒙、中、英、韓四語呈現,令我較為意外的是店內播着緊貼潮流的韓國流行曲,雖然只是很平常的一回事,但是原來蒙古都受韓流的影響。我和店員聊天時才發現,近年到蒙古旅行的韓國遊客激增,所以當地店舖都提供不少支援韓國遊客的服務。而我都被誤認為韓國人,被說了一句韓文“你好”,最後我表示自己的澳門人的時候,她用大方而不失禮的態度表示有聽過澳門,但從她的微表情中看到了一絲絲心虛〈身為澳門人,在外國人面前提起澳門,而對方不知道在那裡其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相信很多澳門人都經歷過〉。而我們的對話就在這個少許尷尬的氣份中完結,是時候回酒店準備之後的行程了。 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 國家宮及成吉思漢像 品嘗咖啡 時尚西餐廳
阮世豪 在烏蘭巴托火車站國際班次的售票處內,不少遊客們的面上都流露出失望的神色,其中一個就是我。這時我需要好好冷靜下來,找一個有可以上網的地方,搜集各方資訊,仔細思考往後一步。 於是我出了火車站,站外地上白雪皚皚,原來十月中旬的鳥市已迎來初雪。環看附近大部份都是四、五層高的建築,可能火車站附近是市內的中心位置,較早開發,所以普遍的樓房看起來都有歷過一些風霜。當中有間較時尚的高層建築,上面掛有“HOTEL”的大招牌,心想這裡就是我今晚的安身之所。入住後,稍作梳洗定過神之後,上網搜尋其他由烏蘭巴托到莫斯科的方法。列車和汽車都没有直達,而每站接駁的話,在言語不通,網路不便的情況下易生節枝,更易出現問題,所以不會選擇,最後看到兩日後的清晨有飛機航班,中午可達莫斯科。這時電話剛好傳來一個訊息,原來是那個蒙古小伙子發過來旳,問我有没有買到車票,還祝我一路平安。於是我把現況告訴他後,恰巧地明天他的學校開始放假,他可以帶我四處遊覽。這時的我在糾結是否放棄鐵路旅行,跟他遊玩,之後坐飛機到莫斯科呢? 在這個情況下,我在出發前定下的原則就有用了(詳細原則可閱:萬里之行。序),我首要原則是準時回澳,之後是在途中交朋結友及感受當地文化特色,而坐火車出行則是排在較後的位置了。綜合考慮之後,我就買了機票,覆了蒙古小伙的邀請,並計劃今天自己在烏市的行程,讓原本視為途經性質的烏蘭巴托成為了我這次旅行出國門之後第一個遊玩的城市,而第一站是蘇赫巴托爾廣場、亦稱為成吉思汗廣場。 蘇赫巴托爾像 蘇赫巴托爾廣場雕塑 成吉思汗像
阮世豪 烏蘭巴托是蒙古國的首都,一個現代化的城市,若要用一句說話來形容烏蘭巴托 ( 下稱烏市 ) ,我會用“一個在草原上拔地而起的城市”。烏市繁華熱鬧,街上車輛熙來攘往、有百貨中心和商業大樓等現代化建築,繁榮程度不下內地二綫城市。可是一出市內範圍,眼下四里都是草原,地界分明,幾乎没有城郊地區等緩衝地帶,甚為有趣。在原行程安排下,烏市只作為火車接駁之地,預計不會逗留超過十二小時,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未知的旅程往往會為人們帶來驚喜,最終我在這裡留了兩天,而且我夢寐以求的西伯利亞鐵路之旅都要被迫改行程。 早上八時,扎門烏德的火車緩緩駛進了烏蘭巴托火車站,六百多公里的行程,十四個小時完成了。十月中旬的烏市,地上已結起了一層白霜,下車後和蒙古小伙子道別後,我就按原定計劃到車站售票處買一張即日開出由烏蘭巴托到莫斯科的車票。 草原結霜 在網上分享的資料得知,這趟車每星期一班,時間長,距離遠,由於效益不大,真正會由頭座到尾的人不多,車站即埸購票容易,所以我決定在官網查清了班次後,再親臨購票。 國際列車櫃位於車站購票大樓的二樓,現場旅客不少,但排隊買票的人不多,此時有個別旅客在櫃台前和職員理論,亦有旅客神色凝重地坐在一旁查看手機,整個購票大堂的氣氛有點不對路,最後查詢得知,本週開往莫斯科的列車暫停,下一班次將在一週之後開出,職員還怕我聽不明白,在日曆上比劃,在七日後的日期上畫上一個紅圈,打了一個大剔。出門在外,對各類突發情況已有心理準備,只是猜不到出國門的第二天就遇上這個大挑戰。列車取消直接影響到餘下的行程,原來預計的四十日橫越亞歐的萬里之行,時間經已不充裕,現在硬生生推遲了七天,只可以用艱辛任務來形容。當下,首先要冷靜,定過神,再迅速計劃下一步 。( 未完待續 ) 烏蘭巴托火車站 沿路草原風光
萬里之行(五):蒙古買票記趣 阮世豪 扎門烏德火車站月台 與蒙古朋友合照 開往烏蘭巴托的火車 說起蒙古,不禁令人想起大漠、草原、蒙古包、騎射、成吉思汗等關鍵詞,而對我來說蒙古是整個旅程中第一個踏出中國境外的國家,有着重要意義。雖然在計劃之初蒙古原屬過境性質,作為火車接駁站,但人算不如天算,最後滯留了數天,打亂了往後的行程,但意外地認識了蒙古的朋友,瞭解到此地的風土人情,通通都是無價的經驗。 從二連浩特進入蒙古後,第一個到達的城市是扎門烏德,第一個感覺就是人很少,風很大,沙很多,簡單用兩個字來歸納,空曠。站在扎門烏德的火車站,順着車軌望向遠處,仿如没有盡頭一般,此時火車鳴了一下氣笛,地方遼闊,回音久久也未有散去。 來到車站,買火車票是第一個挑戰,由於出發前考慮到蒙古只是過境性質,逗留時間不長,所以没有辦理當地流動數據,又預計到火車站內没有提供公共無線網路,估計網上即時翻釋的方法也用不着,有見及此,我事前已經把在途上有機會用到的問題及常用詞語翻譯為蒙語,並已在手機上截圖儲存。到了售票櫃台,滿心歡喜地亮出手機時,才知道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售票員接過我的手機後打橫打豎看了一段時間,又交給另一個人看,竟然没有一個人認識手機中的文字,原來我譯的蒙文是傳統蒙古文字,直體書寫,出現了數百年歷史,在內蒙古省一直使用,但在蒙古共和國建國後,蒙文已轉用了斯拉夫字母表示,即好像俄文的字母來書寫。現在我的情況,就像拿着甲骨文問現代中國人,試問認識的人會有幾多呢。卒之我放棄了準備好的蒙文翻釋,此時此刻的火車售票櫃台就是考驗雙方普通話和英文的時候了,雙語加上身體語言,經過一番努力,最後……引來了一個懂得英語的蒙古小伙子為我進行翻譯,最後成功購買了由扎門烏德到烏蘭巴托這一段的火車。 蒙古小伙子是在烏蘭巴托生活的大學生,他剛獨自遊覽完北京後在歸家的路上遇上了我,見是有緣,於是兩人就結伴而行到烏蘭巴托,而人算不如天算的事情就在烏蘭巴托等着我。 開往烏蘭巴托的火車 沿途風光
萬里之行(三)之西伯利亞鐵路(中) 阮世豪 大漠晚霞 二連站 早上七時三十分,列車在北京站緩緩駛出,晨光灑在月台之上,好天氣帶來好心情,未知的鐵路之行要展開了。我訂的是硬卧,上車找到自己位置後,稍稍安置行李,和同廂旅人交談問好後,好奇心大的我就開始在這個“新大陸”上探索起來。 列車簡潔舒適,和一般綠皮火車没有很大分別。每節車卡有八個包廂,軟卧(高級包廂)位於車頭附近,一廂兩床,廂內有單人的小沙發;硬卧包廂在中間位置,一廂四床,兩上兩下;餐卡設在車尾,提供熱炒小菜和簡餐小食,菜單上列出中、蒙、俄三語,一個有特色的菜單。每節車卡都有厠所和燃煤茶爐供乘客使用,令我覺得有趣的是,午餐時間在茶爐上都會出現一袋袋包子、饅頭,一問之下得知原來是鐵道職員和遊客自備的午餐,於在爐上翻熱,此刻,我真是一個土包子。 在車上的時間流失得異常地快,光是在車上遊走,對窗賞景、看書、放空。列車已從城市走到郊外,由郊外走到大漠。夜幕落臨,大漠的遠處升起一個又圓又大的月光,此時離我下車的時間不遠了。可能有人在想,西伯利亞鐵路不是一直到莫斯科的嗎?為何會在中途下車呢?其實我今晚的目的地是二連浩特,原因這趙火車我是分段買票的。 根據分析網上各種遊記,西伯利亞鐵路遊可分為購買全套車票和分段沿綫購買兩種遊歷方法,各有優缺點。由於從北京到莫斯科為國際鐵路,若購買全套車票,費用較高,與自行到各國火車站購票相比,價格增加接近一倍,差額高達數千元,另外若途中遇上有趣的地方,基於車票已買,不能隨意更改,與沿線地方的 鐵路精選午餐 連繫,只有火車靠站,脚踏月台的短暫時光。而全票優點很明顯,一勞永逸,北京上車後就可免除之一切有關車票煩惱,錯過班次、車票售罄、言語不通等,通通不會出現。對於一個隨性,想多玩、多看的我來說,基於價錢及經歷,我最後都是決定分段購買,雖然往後真的出現很多阻滯和變數,但我都好開心做了這個決定。 二連站月台 在K3列車上快閃了14個小時,簡單體驗了中國段的西伯利亞鐵路,今晚在二連浩特稍作休息後,明天等着我的就是蒙鐵扎烏德到烏蘭巴托一段。 更新: 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