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扶貧念 樂善六年情
甘肅扶貧念 樂善六年情 黎鴻健 2001年初香港無綫電視新聞播映有關中國開發大西北的片段內介紹甘肅會寧山區一間貧窮的鄉村小學,眼見山區學童的苦況,回想自己在氹仔的艱苦童年、感同身受。筆者根據電視台的簡略描述寄信給該小學校長,就在這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冉樹蒼校長,靠着書信聯繫,我和冉校長很快開始了在他家鄉中灣村的扶貧助學工作,由於只靠我和女兒及摯友魏志雄的綿力及幾位親友的偶爾捐助能力有限,初期只能補助該村廿多名單親、孤兒、傷殘、智障或極貧困學童的學雜費用,讓他們有入學接受基本教育的機會。雖然02年末冉校長發現患了骨癌,但未影響我們合作扶助山村兒童的决心,在2001至2006這幾年間,多次以不同方法:如嘗試資助代課教師飼養幼羊,幫助他們增加收入,又給極貧困家庭的學童添置衣物。同時在每年冬天山區天氣最冷的日子,為學童及代課老師免費提供熱粥午膳,讓他們在凜冽的寒冬得到一絲暖意。跟冉校長五年多的交往,除了書信之外,彼此默默合作而從未見面。 直到2006年中,冉校長受到香港慈善機構邀請到香港與學界交流,讓我們終於可以見面,跟他在北角快餐店見面暢談幾小時,談到這條十年九旱、嚴重缺水的小山村,兩年多沒下雨了!談到五年來我們盡了最大努力、扶助多年的學生畢業後仍是前路茫茫、萬分無奈。談到他化療後的身體狀况、談到山區貧童們的前景、與在院內住宿那幾十名院童的將來等等,彼此都感觸地熱淚盈眶、一時間相對無言! 與此同時、”澳門樂善行”亦正式註冊成立,並由羅盛宗及潘鈫亮領導籌組首屆架構成員,幾十位來自不同階層而有著同一理念的朋友,成為”澳門樂善行”的骨幹,開始我們推動健體環保、在國內建校助學扶貧的無償工作。由2006年援建貴州習水三岔河中學教學樓、仁懷楠木樂善行羅盛宗小學,到廣西南寧大寧完全小學、甘肅會寧大頂樂善行小學、廣西…一間一間的援建擴校,一步一步的走。2007年中羅會長等得悉冉校長在收容數十名孤貧失學兒童的經費遇上困難,議決由”澳門樂善行”每年資助部份經費。冉校長為紀念此義舉,將收容兒童的院落命名”樂善行孤兒院”,自此我們對甘肅山區的支援逐漸擴濶。 為幫助經常遇大旱絕收、嚴重缺水生活艱苦的農民,2008年開始替他們援建集儲雨水窖,雖然建窖動工不久便遇上大地震,幸無礙工程進度,水窖建成後連降豪雨,令人振奮。經過多年的關顧,我亦於2009年到甘肅山區,探訪多個援建水窖的村戶及學校,體會到水窖的效果很好,援建水窖對山區貧困村戶無論是生活和經濟的助力甚大,至今先後援建已逾百,有關計劃仍在進行。09年與會寧縣教育局合力為當地九所中、小學校援建大型集儲雨水池,協助各校共二千多名師生解決了食用水問題。 2001年受助學生 右2的馬少鵬仍受資助 與妻女跟冉校長會面 並認識教育局何主任 陪同冉校長 何主任等遊香港 對甘肅山村的支援,是我在這方面工作的開始,”澳門樂善行”的成立,更增加了我對其他地區弱勢群體接觸的機會,2007年開始探訪湛江徐聞福利院、敬老院,貴州習水三岔河中學訪校奠基,仁懷楠木樂善行羅盛宗小學落成訪校,探訪廣西武鳴縣仙湖鎮連才小學,探訪廣東陽江陽東第一中學送助學金…等等訪校助學活動,對各地情況有所了解。其中令我感受至深的是甘肅之行探訪貧困家庭,讓我們體會到孤貧學子求學上進何其艱難。”澳門樂善行”自啟動助學環節,至今已逾五載,去年有一位受助生大學畢業,今年再有兩位。建校助學的最終目標是扶助貧窮學生争取高等教育,以知識改變命運、開展新生。參閱本期季刊的“學子心聲”內各地受助生的感言,可見我們一直以來的助學工作是正面的,如廣西孤女韋彩娟的走出悲情重新上路、貴州孤兒大學生田海港的孤身作戰、自強不息,甘肅失去父親的大學畢業生杜炳毅奮發向上等等。尤其貴州孤兒阮發金的悲慘心路,更惹人同情,我忍著淚校對他的文稿,看到他寫的“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一句,內心更有莫名的激動,雖在流淚但我深感安慰,可以有緣扶助如此胸懷大志雖不幸而堅毅自勵的年青人,六年來付出的一切一切,絕對是值得而令人欣慰.. 學生課餘助老師收割養羊飼草 (2002) 宿舍設備簡陋 院童總算有棲身之所 探訪湛江徐聞福利院 俄姐安撫啼哭的嬰兒 探訪甘肅山區中灣小學 家訪貧戶山路崎嶇險窄 只能乘坐摩托車 但仍危機四伏 探訪三岔河中學進行奠基儀式 與羅會長 樂善大使彭懷安等訪甘肅學校 徒步由這座高山走落山腳 再爬上另一座的山頂 腳軟矣 甘肅受助生常家的閘門 用枯樹幹扎成 在甘肅蘭州將助學款送交部分受助大學生 甘肅會寧一中外與受助高中生 冉校長合照 去年再訪窰洞受助生杜家 終與杜先生見面 送上助學款給范永輝 亦看看援建的水窖 老伯住窰洞而有兩子讀大學 希望得到幫助 牛同學家貧 今年上初中需要生活費 國慶日的早上 與孤兒院童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