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actionadmin

甘肅扶貧念 樂善六年情

甘肅扶貧念 樂善六年情 黎鴻健 2001年初香港無綫電視新聞播映有關中國開發大西北的片段內介紹甘肅會寧山區一間貧窮的鄉村小學,眼見山區學童的苦況,回想自己在氹仔的艱苦童年、感同身受。筆者根據電視台的簡略描述寄信給該小學校長,就在這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冉樹蒼校長,靠着書信聯繫,我和冉校長很快開始了在他家鄉中灣村的扶貧助學工作,由於只靠我和女兒及摯友魏志雄的綿力及幾位親友的偶爾捐助能力有限,初期只能補助該村廿多名單親、孤兒、傷殘、智障或極貧困學童的學雜費用,讓他們有入學接受基本教育的機會。雖然02年末冉校長發現患了骨癌,但未影響我們合作扶助山村兒童的决心,在2001至2006這幾年間,多次以不同方法:如嘗試資助代課教師飼養幼羊,幫助他們增加收入,又給極貧困家庭的學童添置衣物。同時在每年冬天山區天氣最冷的日子,為學童及代課老師免費提供熱粥午膳,讓他們在凜冽的寒冬得到一絲暖意。跟冉校長五年多的交往,除了書信之外,彼此默默合作而從未見面。 直到2006年中,冉校長受到香港慈善機構邀請到香港與學界交流,讓我們終於可以見面,跟他在北角快餐店見面暢談幾小時,談到這條十年九旱、嚴重缺水的小山村,兩年多沒下雨了!談到五年來我們盡了最大努力、扶助多年的學生畢業後仍是前路茫茫、萬分無奈。談到他化療後的身體狀况、談到山區貧童們的前景、與在院內住宿那幾十名院童的將來等等,彼此都感觸地熱淚盈眶、一時間相對無言! 與此同時、”澳門樂善行”亦正式註冊成立,並由羅盛宗及潘鈫亮領導籌組首屆架構成員,幾十位來自不同階層而有著同一理念的朋友,成為”澳門樂善行”的骨幹,開始我們推動健體環保、在國內建校助學扶貧的無償工作。由2006年援建貴州習水三岔河中學教學樓、仁懷楠木樂善行羅盛宗小學,到廣西南寧大寧完全小學、甘肅會寧大頂樂善行小學、廣西…一間一間的援建擴校,一步一步的走。2007年中羅會長等得悉冉校長在收容數十名孤貧失學兒童的經費遇上困難,議決由”澳門樂善行”每年資助部份經費。冉校長為紀念此義舉,將收容兒童的院落命名”樂善行孤兒院”,自此我們對甘肅山區的支援逐漸擴濶。 為幫助經常遇大旱絕收、嚴重缺水生活艱苦的農民,2008年開始替他們援建集儲雨水窖,雖然建窖動工不久便遇上大地震,幸無礙工程進度,水窖建成後連降豪雨,令人振奮。經過多年的關顧,我亦於2009年到甘肅山區,探訪多個援建水窖的村戶及學校,體會到水窖的效果很好,援建水窖對山區貧困村戶無論是生活和經濟的助力甚大,至今先後援建已逾百,有關計劃仍在進行。09年與會寧縣教育局合力為當地九所中、小學校援建大型集儲雨水池,協助各校共二千多名師生解決了食用水問題。 2001年受助學生 右2的馬少鵬仍受資助 與妻女跟冉校長會面 並認識教育局何主任 陪同冉校長 何主任等遊香港 對甘肅山村的支援,是我在這方面工作的開始,”澳門樂善行”的成立,更增加了我對其他地區弱勢群體接觸的機會,2007年開始探訪湛江徐聞福利院、敬老院,貴州習水三岔河中學訪校奠基,仁懷楠木樂善行羅盛宗小學落成訪校,探訪廣西武鳴縣仙湖鎮連才小學,探訪廣東陽江陽東第一中學送助學金…等等訪校助學活動,對各地情況有所了解。其中令我感受至深的是甘肅之行探訪貧困家庭,讓我們體會到孤貧學子求學上進何其艱難。”澳門樂善行”自啟動助學環節,至今已逾五載,去年有一位受助生大學畢業,今年再有兩位。建校助學的最終目標是扶助貧窮學生争取高等教育,以知識改變命運、開展新生。參閱本期季刊的“學子心聲”內各地受助生的感言,可見我們一直以來的助學工作是正面的,如廣西孤女韋彩娟的走出悲情重新上路、貴州孤兒大學生田海港的孤身作戰、自強不息,甘肅失去父親的大學畢業生杜炳毅奮發向上等等。尤其貴州孤兒阮發金的悲慘心路,更惹人同情,我忍著淚校對他的文稿,看到他寫的“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一句,內心更有莫名的激動,雖在流淚但我深感安慰,可以有緣扶助如此胸懷大志雖不幸而堅毅自勵的年青人,六年來付出的一切一切,絕對是值得而令人欣慰.. 學生課餘助老師收割養羊飼草 (2002) 宿舍設備簡陋 院童總算有棲身之所 探訪湛江徐聞福利院 俄姐安撫啼哭的嬰兒 探訪甘肅山區中灣小學 家訪貧戶山路崎嶇險窄 只能乘坐摩托車 但仍危機四伏 探訪三岔河中學進行奠基儀式 與羅會長 樂善大使彭懷安等訪甘肅學校 徒步由這座高山走落山腳 再爬上另一座的山頂 腳軟矣 甘肅受助生常家的閘門 用枯樹幹扎成 在甘肅蘭州將助學款送交部分受助大學生 甘肅會寧一中外與受助高中生 冉校長合照 去年再訪窰洞受助生杜家 終與杜先生見面 送上助學款給范永輝 亦看看援建的水窖   老伯住窰洞而有兩子讀大學 希望得到幫助 牛同學家貧 今年上初中需要生活費 國慶日的早上 與孤兒院童早會    

中國扶貧基金會 會長段應碧 賀辭

    羅盛宗會長、澳門樂善行全體同仁:     你們好! 值此澳門樂善行成立六周年之際,我代表中國扶貧基金會,同時以我個人的名義,向貴會同仁表示衷心的祝賀! 作為國內專業的扶貧組織,中國扶貧基金會從2006年貴會成立之日起便與貴會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儘管貴會成員來自各個行業,但大家始終以十二萬分的公益熱誠,不求回報地投身於公益事業中去,這種對公益的熱情與無私的精神令我們深受感動。 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六年來,在羅盛宗會長的領導下,貴會在公益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踐行公益的足跡踏遍了國內、尤其是中西部不發達地區的很多角落。通過這些善行,貴會把澳門人民對祖國大陸人民的關懷和血濃於水的同胞情傳遞給了更多的人。 不僅如此,在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的過程中,羅盛宗會長及貴會同仁認真專業、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也令我們深受觸動,可以說,澳門樂善行是一個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組織和老朋友。 作為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戰略合作夥伴,自2006年至今,羅盛宗會長帶領貴會累計向我會捐贈700萬元人民幣,通過我們的合作,將愛心傳遞到國內的貧困地區,甚至遠及非洲,加強了中非人民的友誼。2011年,幾內亞比紹共和國第一夫人、第一夫人基金會主席Mariama Mané Sanhá專門致函我會,向我會及澳門樂善行的公益行動表達了謝意。 今後,我相信羅盛宗會長及澳門樂善行將會一如既往地在公益慈善、文化傳播等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作出更多貢獻。在此,我代表中國扶貧基金會,衷心祝願羅盛宗會長及貴會同仁工作順利、闔家歡樂,同時祝願我們的友誼萬古長青!   中國扶貧基金會 會長段應碧 2012年6月1日      

風塵僕僕郴州行

4月28日至4月30日,我榮幸地跟隨澳門公職工程技術人員協會與澳門樂善行共同組織的湖南關愛團,驅車千里奔赴湖南省郴州市開展公益行動,再一次為我有關澳門人的印象加上了一個生動的注腳。作為關愛團的一員,我與澳門朋友共同經歷馬不停蹄、千里躍進的辛勞,見證著澳門朋友樂善好施、熱心公益的大愛情懷,心裏充滿了感動。

善同行獻愛心 六載齊心共扶貧

善同行獻愛心 六載齊心共扶貧 潘鈫亮 澳門樂善行仝人六年努力,堅持為國內山區貧困地區援建學校、助學扶貧,在甘肅、貴州、廣西等地傳送澳門人的愛心,於2011年更創設澳門樂善行育才助學基金,為孤貧學生提供直接資助,以助其完成高中和大學、開創新生。組織團結樂善之友,聯繫本澳各大社團和友好人仕,共同發揚澳門樂善行扶貧助學之精神。 在澳門樂善行大家庭、我深深感受到我們獨有之社團文化,不求名利和無私奉獻。在會長羅盛宗以身作則,出錢出力。黎鴻健先生無私奉獻,經常辛勞至深夜,為我輩之典範,令我衷心敬服。理監事仝人全情投入,為澳門樂善行建立獨有之精神和文化傳統,今年我們理監事換屆,為更好地聯絡青年和傳承澳門樂善行之精神和文化傳統,設立青年部,培養青年人參與社會、到山區,身體力行、關顧本澳弱勢社群、體現生活,更好地發揚澳門樂善行之理念。 本刊的目標旨在弘揚慈善分享行善之樂,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吸引的版面設計,大家都是業餘以一片單純的關愛之心去撰寫,在編輯過程中如有紕漏,懇請各位多予包涵,在此謹代表編委成員感謝各位歷年支持,善心公司、機構樂助廣告,並致以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更願澳門樂善行精神能發揚光大,將愛心帶到更多貧困地區,團結更多樂善之友、傳承推廣澳門樂善行扶貧助學之精神。 澳門樂善行 常務副會長 潘鈫亮

一群善心人_群策群力獻真情

群策群力獻真情 澳門樂善行不覺已經走過了六年多的時光,全體成員一直堅持著理念,緊守辦會原則,全心全意為本會各項活動,發揮了各自所處人際網絡優勢,更不分你我各盡所能,試看每屆澳門樂善盃的各項事前事後工作,我們的負責人必身先事卒,出錢出力,戰鬥在前線,正正是為善不甘後人,平常會議均得到各會長組成員及理監事組成員重視出席。回顧澳門樂善行從籌組至今經歷了幾個階段,籌組階段由黎鴻健及蔡偉平等發動了一批運動愛好者為基礎,再通過人際網絡誠邀了一群商界朋友、專業人士、社會團體代表、退休公務員、教師、學生、義工等參與其中,於六年前正式登記成立,過程中更得到香港樂善行的朋友們大力支援和寶貴意見,得以少走了彎路,繼後更長期組織隊伍到澳參加和支持我們的賽事及活動。 成立後即展開對內地援建教學樓,接著增加項目如扶助困難學生、孤兒、社會急需援助者的支援、更於內地出現自然災害時,快速作出支援如年前的雪災、四川大地震、青海地震、黑格比風災等。縱使不在災難中,亦關心到內地同胞生活方方面面,在力所能及為甘肅一些地區的學校及居民援建水窖,為他們解決用水困難,同時早年更與內地扶貧辦合作參與母嬰120行動,將愛心推展至非州地區,特別是在羅會長大量資源近700多萬的投入,讓當地受助者得到相關物資如救護車、醫療器具、電腦用品、教具等等,使當地有需要的母親和嬰幼兒得到及時的支援。 五年多前開始逐步增加本地參與力度,包括組織參與政府舉辦的體育活動如國際馬拉松賽中的項目,既能推動強身健體項目,同時達致宣傳健康生活的重要,當然更組隊回內地參加南寧、廈門、甘肅及各地的賽事,藉著活動加強成員間的聯繫和新成員的成長,兩年前開始增辦親子保齡球慈善賽,普遍受到歡迎,達致預期效果。去年特別專誠邀請李樂詩博士到澳舉辦了環保講座,為澳門青年介紹了相關知識,並廣受青年人歡迎,希望在未來再多辦一些相關活動。建校扶貧基礎下,自去年正式成立育才助學基金,在力所能及情況下,以支援一些內地經濟有困難的同學們繼續學習。 澳門樂善行經過六年多的不斷成長,工作得到社會各方面和相關政府部門認同,包括近年更屢獲中國扶貧辦給與嘉獎和肯定,這是本會所有成員共同努力的成果和感到欣慰的,但繼後工作如何能沿著良好基礎下穩步向前,就離不開我等同仁互勵共勉,在所有善心人繼續關心支持,讓澳門樂善行的會務得以健康發展。為著薪火相傳有人接棒,今屆成立青年部,一方面增強工作力度和範疇,同時更希望通過青年工作加強社會聯繫,因此衷心期望繼續得到各位熱心和善心人士的支持。 際此新一屆成員即將就職,心裡除感激歷來支持和幫助我會的人士外,對共同創辦我會的故人更心懷感念之情,藉此加強自勉,為澳門樂善行盡己之微力。 澳門樂善行 理事長 馮國康  樂善行踏入第七個年頭有感 澳門樂善行不覺已經走過了六年多的時光,全體成員一直堅持著理念,緊守辦會原則,全心全意為樂善行本會各項活動,發揮了各自所處人際網絡優勢,更不分你我各盡所能,試看每屆澳門樂善盃的各項事前事後工作,我們的負責人必身先事卒,均出錢出力,戰鬥在前線,正正是為善不甘後人。,平常會議均得到各會長組成員及理監事組成員重視出席,特別是每次由香港趕來的黎鴻健兄。回顧澳門樂善行從籌組至今經歷了幾個階段,籌組階段由黎鴻健及蔡偉平等發動了一批運動愛好者為基礎,再通過人際網絡誠邀了一群商界朋友、專業人士、社會團體代表、退休公務員、教師、學生、義工等參與其中,於六年前正式登記成立,過程中更得到香港樂善行的朋友們大力支援和寶貴意見,得以少走了彎路,繼後更長期組織隊伍到澳參加和支持我們的賽事及活動。 隨著成立後即展開對內地援建教學樓,接著增加項目如扶助困難學生、孤兒、社會急需援助者的支援、更於內地出現自然災害時,快速作出支援如年前的雪災、四川大地震、青海地震、黑格比風災等。縱使不在災難中,亦關心到內地同胞生活方方面面,在力所能及為甘肅一些地區的學校及居民援建水窖,為他們解決用水困難,同時近早年更與內地扶貧辦合作參與母嬰120行動,將愛心推展至非州地區,特別是在羅會長大量資源近700多萬的投入,使讓當地受助者得到相關物資如救護車、醫療器具、電腦用品、教具等等,使當地有需要的母親和嬰幼兒得到及時的支援。 五年多前開始逐步增加本地參與力度,包括組織參與政府舉辦的體育活動如國際馬拉松賽中的項目,既能推動強身健體項目,同時達致宣傳健康生活的重要,當然更組隊回內地參加南寧、廈門、甘肅及各地的賽事,藉著活動加強成員間的聯繫和新成員的成長,兩年前開始增辦親子保齡球慈善賽,普遍受到歡迎,達致預期效果。去年特別專誠邀請李樂詩博士到澳舉辦了環保講座,為澳門青年介紹了相關知識,並廣受青年人歡迎,希望在未來再多辦一些相關活動。建校扶貧基礎下,自去年正式成立育才助學基金,在力所能及情況下,以助學為目的去支援一些內地經濟有困難的同學們繼續學習。 澳門樂善行經過六年多的不斷成長,工作得到社會各方面和相關政府部門認同,包括近年更屢獲中國扶貧辦給與嘉獎和肯定,這是樂善行本會所有成員共同努力的成果和感到欣慰的,但繼後工作如何能沿著良好基礎下穩步向前,就離不開我等同仁互勵共勉,在所有善心人繼續關心支持,讓澳門樂善行的會務得以健康發展。為著後繼薪火相傳有人接棒,今屆成立青年工作部,一方面增強工作力度和範疇,同時更希望通過青年工作加強社會聯繫,因此衷心期望繼續得到各位熱心和善心人士的支持。 際此新一屆成員即將就職,心裡除感激歷來支持和幫助我會的人士外,對共同創辦我會的故人更心懷感念之情,藉此加強自勉,為澳門樂善行盡己之微力。 2012.05.21 馮國康有感

推廣環保健體 關顧弱勢

推廣環保健體 關顧弱勢 隨著全球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享受著文明所帶來生活上的舒適和便捷,但繁榮的背後卻為環境帶來了沉重的代價。環境問題、全球暖化深受世人關注,“三極”這片地球最潔淨無瑕的淨土,受到環境污染和氣候暖化的影響而受到衝擊,出現冰架崩裂融化,自然生態環境突變,引發氣候變異,冰河消融令海平面上升、森林縮小、土壤流失、沙漠化、水及空氣污染、疫症橫行、物種消失,不尋常的氣候現象頻生等等,各種自然災害正威脅著我們的生存環境,給不斷破壞環境的人類敲響了警號。 世界上有大批愛護大自然、關心地球的科學家和環保人士,傳遞環保知識的重要性,致力投入環境保護的工作。亦有像“澳門樂善行”一樣為推動環保意識、又融合著扶貧助學理念的志願慈善團體,默默地為人類作出貢獻;他們連續六年舉辦「澳門樂善盃」行山慈善長跑賽致力推動環保康體親子活動,援建及維修擴建學校,資助大、中、小學孤貧學生就讀至完成大學課程,又為甘肅山區貧困村户建造集儲雨水窖,幫助貧困農户的同時更對改善乾涸山區、綠化環境裨益甚大,多次援助非洲國家幾內亞比紹貧窮初生母嬰減低死亡率,體現世界大同、地球村的精神。長期運送大量禦寒衣物、書包文具用品等到甘肅、貴州、廣西、遼寧及河北等偏遠貧窮地區,並經常探訪學校及貧困受助學生家庭等身體力行的義舉、貢獻己力,回饋社會。 很高興有機會持續參與澳門樂善行有意義的活動,在六週年歡慶的日子,摯誠祝願羅盛宗會長及各位成員再接再厲、放眼世界、推廣環保健體、關顧弱勢、造福社群!   極地博物館基金發起人李樂詩博土 MH

樂善體育

樂善體育 粵港澳大灣區跑團友好交流 07/05/2021 銀河娛樂澳門國際馬拉松2020 07/05/2021 澳門全民運動會 06/01/2021 全球慈善線上跑活動(澳門區) 07/12/2020 樂善齊跑銀娛國際馬拉松2019 17/07/2020 越野人的新宋詞 10/02/2020 倫敦馬拉松 陸偉堅續破三圓夢 08/07/2019 金門馬拉松傳喜訊 澳跑手奪一冠一亞 26/03/2019 茂名國際生態馬拉松 澳跑手凱旋賦歸 09/01/2019 樂善齊跑澳國際馬拉松 06/04/2018 澳門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2016 15/03/2017 長跑天后姚潔貞分享馬拉松心得 15/03/2017 第十屆金門馬拉松 澳選手奪三冠一亞 14/03/2017 北京馬拉松澳跑手賦歸 14/03/2017 第34屆澳門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 公益健體 善與人同 24/03/2016 聖誕世遺光影漫跑熱鬧 跑友藉此宣揚運動意識 24/03/2016 東京馬拉松澳跑手賦歸 24/03/2016 珠中江澳四地長跑聯賽澳跑手奪四冠 28/12/2015 澳跑手戰清邁馬拉松 17/06/2015 澳門樂善之友參加香港第13屆樂善盃 14/04/2015 澳跑手戰金門馬拉松獲佳績 14/04/2015 樂善跑友勇戰本地三項長跑賽事… Read More »樂善體育

金門馬拉松2012

金門馬拉松2012 編輯小組 第五屆金門馬拉松比賽2012年2月26日假台灣國立金門大學舉行,氣溫只有7度,嚴寒大風下雨,儘管低溫逼人,來自十九個國家、兩岸地區共一萬三千名選手不懼風雨參與,激情奔跑,參加全程、半程馬拉松及小馬拉松,於上午七時在馬英九總統主持鳴槍後起步,男子組由埃塞俄比亞長跑健將米哈利巴拉其率先抵達終點,時間2小時23分27秒,獲得20萬元獎金,與肯亞女選手薇歐拉博爾(時間2小時44分17秒,拿下10萬元獎金),分別奪取全程馬拉松冠軍寶座。 澳門長跑聯隊一行17人,其中12位順利完成此次半馬拉松比賽、11.2公里及5公里比賽,不僅宣揚澳門,還取得優異成績:男子半程馬拉松B組第一名馮天順,澳門樂善行副理事長蔡偉平勇奪11.2公里路賽B組第一名,取得豐富獎品;陸偉堅及黎嫦媚伴隨馬英九總統一起跑畢5公里路程,機會難得,感受到比賽的熱鬧氣氛,在潔淨舒爽的島嶼上盡興奔跑,展示了馬拉松的巨大魅力,體驗健身的激情。 已連續舉辦5年的金門馬拉松賽在風雨交加天氣下展開,雖然低溫冷得讓人「畏懼」,參加競賽組的人數有二千四百九十二人,全程馬拉松六百五十七人,半程馬拉松一千四百零五人、十公里四百卅人,大陸地區也組隊參加,台灣金門有881人報名競賽組,台北市長跑好手也有303人跨海共襄盛舉。一起跑出健康,跑出友誼。 是次賽事、節目也十分豐富多彩,比賽路線沿途民眾熱情加油,支持鼓勵,終點設有各款表演節目、美食飲料和高粱酒紀念品,增加氣氛,讓金門馬拉松添上暖意。儘管嚴寒有雨、風較大,但澳門跑友迎著寒風冷雨中起跑上路,展開長途的體力、耐力和信心的征戰,爭取各組獎項及榮譽,在封閉式的車道路上向前奔跑,與外國高手同場競技,感受到比賽上的熱鬧氣氛和當地市民的熱情喝采加油歡呼。金門是個好山好水又有好酒的地方,有些跑友專程參加收集每屆都有的金門馬拉松紀念酒。澳門跑友享受金門的小吃美食、特產,走訪瀏覽金門景色的美,體會金門的歷史人文、自然生態及軍事史蹟,在心中留下完美的印象與回憶,永誌難忘,相約明年計劃再組隊到金門參賽! 鳴謝:陸偉堅、蔡偉平提供資料及圖片,謹此致謝。 馬英九冒着風雨跑畢全程5公里 澳門跑友與獲獎運動員合照 馬英九主持起步禮

金色千塔之城布拉格

金色千塔之城布拉格 胡浩強 捷克首都布拉格,是一座幸運的城市,她躲過了歐洲大陸多次大戰的洗禮,使城區保留了歐洲多個時期的建築風采,走在布拉格的街上,可見哥德式的宏偉教堂、羅馬建築、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及雕刻、巴洛克風格、混合了現代化的建築藝術裝飾。在布拉格城區漫步,如同穿越幾個世紀的歷史時空,同一時間內可欣賞到不同年代建築藝術精髓 布拉格是一座歐洲歷史名城,山上的城堡始建於公元9世紀。查理四世統治時期,布拉格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兼波希米亞王國的京城,而達到鼎盛時期。工業革命以後,布拉格曾屬於歐洲工業較發達的城市之一。 舊市政廳廣場 伏爾塔瓦河 (Vltava)巧妙地將古城分為兩部分;東北河岸以古堡為主的城堡區、西南河岸是以市政廣場Namesti Svornosti為中心的舊城區。舊城廣場的市政廳,建於14世紀,大樓上掛著金色閃亮的天文鐘,上層以地球為中心,外面有月亮、太陽環繞,顯示天體的運行,運轉一圈即代表一年的時間。下層則根據黃道12宮和農村耕作節氣,轉動一格代表12日,稱為天象儀。   國家博物館Narodni Muzeum位於溫塞斯拉Vaclavske namesti廣場南端,屬於新文藝復興式建築。溫塞斯拉廣場Vaclavske Namesti與Na Prikope大道,為布拉格最熱鬧的地區,廣場兩旁有優雅的平價旅館及餐廳、商店和禮品店。   提恩教堂(Marie Pred Tynem)是舊城廣場東面的哥德式建築,建於1365年。教堂以黃金裝飾雙塔的設計,高80公尺,可盡覽千塔之城之風光。教堂前面就是提恩學校,它是舊城廣場上最古老的建築,有哥德式拱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屋頂裝飾,外型典雅優美。   查理士橋(Karluv Most)是東歐現存最古老的石橋,禁止車輛通行,是連結舊城區和布拉格城堡區的唯一橋樑。橋兩端有哥德式橋塔,以宗教故事為題的 15座聖像,走在查理士橋之上,可盡覽布拉格的城市風情,這裡晨曦與日落黃昏的景色,同樣浪漫迷人。 千塔之城布拉格 市中心與教堂 伏爾塔瓦河兩岸風光 查理士橋的晨曦 金色布拉格的黃昏

永不回來的「美味」

永不回來的「美味」  吳嘉偉,八十後,熱愛文學、戲劇、電影 自小家住氹仔,小時候沒有連鎖速食店、雪糕店、甚至連大型超市都沒有;然而孩子總是饞嘴愛吃,那些單純簡樸的小食店、小賣店就成了我們餘時的必到之地;雖然我們吃的都不是甚麼貴價貨,但對於草根家庭的孩子來說,那已經是絕佳的「美味」了;可是,這些這些見證我們成長的味道有部份已經隨著時間而慢慢「Fade Out」了。   九十年代的莫義記,除了是士多檔位賣啫喱大菜糕外,還經營早餐,主要以售賣麵包為主;記得當時每朝早上七點,莫義記的小檔就會被買早餐的人所包圍,當中以在附近上學的學生居多,「香腸包加咖哩」、「魚旦香腸包加咖哩」,東一句西一句的叫喚著,老闆也不慌不忙地逐一為客人打包,一手拿著軟包,夾著香腸,拔走竹籤,快速地加上兩匙咖哩,純熟的手法只需五秒就做好一個包;莫義記的咖哩不是很辣可是很香,對於小孩來說已經夠惹味了,現在回想起來,我生平第一次食到「咖哩」就應該是那個時候;除了麵包,還有我姐姐最喜愛的炒麵,用塑膠袋盛載的炒麵,也例必加上兩匙咖哩,攪拌起來,別具風味。那時一個包三塊半,一袋炒麵四塊,款式也就只是那幾款,可就是每天都想要去吃里叔(即莫義記)的咖哩。除了早餐令人難忘以外,他的特製橙汁也是孩子必喝飲料,橙汁顏色特別的鮮紅,味道帶有一點橘澀味,感覺像水果糖;在夏天,蟬鳴酷熱的時候,看著透明的橙汁機外透著冰涼的霧氣,來一杯消暑的「一蚊橙」,真是一件樂事。橙汁分大中小,兩塊錢的「兩蚊橙」用大紙杯,「一蚊橙」用小紙杯,「五毫子橙」最特別,用透明塑膠袋盛載著橙汁,然後插進一枝飲管,用手捏緊袋口,邊走邊吸。 莫義記當年開在現在舖位對開的嘉模墟旁,大約在圖中燈柱位置 除了莫義記的小食令人回味以外,記得當年在黑橋平民新村對面,街市旁邊有一家叫「P2T半邊天」的臺式便利店,那裏的零食也是令人印象深刻!冷氣充足、琳瑯滿目和色彩繽紛的零食就是我對P2T的記憶,它和現在台灣的便利店一樣,走半自助的風格,例如只要購買一隻汽水紙杯,你就可以在旁邊的汽水機和冰筒內「自由發揮」,要多少冰粒,要喝可樂、雪碧或提子加芬達悉隨尊便,當時我們每個小孩都把自己當成是「調酒師」,混合出自己最喜愛的口味,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可樂、提子加雪碧加四塊冰,可能我古靈精怪的創意是由這時開始的。這裏也成就了我們很多氹仔小孩第一次吃壽司,當時P2T有一個大雪櫃,裏面裝的全都是各式各樣壽司、手卷和飯團,它讓氹仔小孩第一次品嚐到「日本料理」,那時還掀起了一陣風潮。其實壽司的味道並不是很好,但第一次吃到壽司,的確是一件新鮮事;令人懷念還有它的茶葉蛋、橡皮糖及各種新奇的臺式零食等,但便利店最終都倒閉了,「P2T半邊天」這個名字,只能說是我們八十後的氹仔孩子一個集體回憶。   有些食物雖仍存在,味道跟以前有點不同了。興記是一家我從小食到大的冰室,它的意大利粉是我覺得最好吃的意粉,除了意粉和牛尾湯通遠近馳名之外,興記有一種叫「撈亂通」的燴通粉也是一絕,這「撈亂通」可真是地道氹仔人才知曉;「撈亂通」其實就是茄汁燴通粉,在燴的時候打上一隻雞蛋和火腿絲攪拌在一起,而部份蛋汁會凝在通粉外,口感佳、一口可以吃到三種味道,外賣一份小的「撈亂通」,老闆會用小塑膠袋把通粉袋著,盛惠五塊錢!可是近年每次到興記點「撈亂通」,煮出來都是一般的,沒有蛋和火腿的茄汁燴通粉,可能廚房已經換人,不太清楚以前「撈亂通」做法;試過一次在點餐時註明要「腿蛋撈亂通」,出來的是有腿蛋,但味道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真可惜!   滄海桑田、氹仔發展成今天六星國際酒店林立的旅遊區;世界各國的味道你都可以在這裏品嚐到,意、法、日、韓菜應有盡有,可是見證我們成長的「美味」有部份已經失去,撰文時再到官也街走了一趟,才發現街上又換了一批新商店,而穿著拖鞋的我沒有手信店員向我招手,甚至沒看我一眼,因為大家都集中火力向遊客推銷;我從來不討厭、甚至理解經濟發展和商業化,可是會覺得很遺憾,因為原來那永不回來、慢慢Fade Out的「美味」,還包括著「人情味」。 P2T的位置現在成了葡萄餐廳 經營多年的興記冰室,外牆也重新裝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