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actionadmin

42_p19_1

澳門全民運動會

澳門全民運動會 編輯小組 為貫徹終身體育的宗旨,讓市民養成運動的良好習慣,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體育局主辦;澳門田徑總會、中國澳門游泳總會、澳門乒乓總會、澳門羽毛球總會及中國澳門保齡球總會協辦,10月10日至10月11日期間舉行「第四屆澳門全民運動會」,包括田徑、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及保齡球的多個組別賽事,以及全民體驗活動,體能挑戰、籃球三分射籃及足球技巧,更設有親子組別,與眾同歡享受家庭天倫之樂,兩天共吸引約4200人次參加,成效顯著,成果豐碩。 主辦單位期盼透過活動,讓市民發掘自身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建立正確的運動觀念,自覺培養持續運動的健康習慣,增強體質,養成「終身體育」的健康生活模式,從而達到推廣大眾體育的目的,全民運動會廣受市民青睞,參加人數逐屆增多,氣氛熱烈,市民踴躍報名參與。 愛華跑步專門店和澳門馬拉松推廣會積極響應和支持,動員超過300多名會員及跑友參加第四屆澳門全民運動會歡樂跑等項目,榮獲最踴躍參與團體獎殊榮,風雷體育會蔡偉平會長和澳門馬拉松推廣會陸偉堅會長代表領取獎盃,兩位會長感謝會員和跑友熱情支持,矢志不渝繼續推動馬拉松和長跑事業發展,並寄語繼續總動員支持第五屆全民運動會。 頒發最踴躍參與團體獎後,10月11日早上9時30分舉行全長約5.6公里的歡樂跑,由澳門特區政行政區政府體育局局長潘永權、副局長劉楚遠和林蓮嬌主持起步禮,參加者全程投入,展露笑容,開心愉快完成歡樂跑,邊跑邊拍照留念手機分享,當天陽光燦爛,參加者雖汗流浹背,揮汗如雨,但無阻運動和完成歡樂跑的決心,共同享受運動的樂趣。 澳門樂善行參與歡樂跑,與眾同樂;理監事成員陳步倩、劉祥輝、蔡偉平、陸偉堅、余世光、梁植彬、梁小俄、鄭漢樑、曾東來等,擔任第四屆澳門全民運動會歡樂跑之工作人員,協助水站、食物站、裁判等工作,工作人員的貼心服務是歡樂跑圓滿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為善不甘後人,為善最樂,發揚澳門樂善行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精神。 鳴謝:陸偉堅、蔡偉平、黃家明提供資料及圖片,謹此致謝。

42_p17_1

嚤囉園的前世今生(一)

陳力志 嚤囉園雖然沒有被列入澳門歷史城區世界遺產名錄之內,但在澳門數百年中西文化交匯的歷史過程中,嚤囉園也佔着一個重要及特殊的地位。通過了解它的出現及存在,可以發現它與澳門城市發展有着轇結扣合的發展關係。 嚤囉園 “嚤囉”一詞的來源   講述嚤囉園之前,首先了解“嚤囉”這個詞彙的來源。“嚤囉”是從葡語Mouro借用過來的。然而在歷史上較正確的稱呼應該是“摩爾人”,指古代中東和北非的回教徒。早在公元前摩爾人已經居於地中海沿岸地區國家及島嶼,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領土(伊比利亞半島),意大利西西里島、撒丁尼亞、馬耳他、法國的科西嘉島和西非等。   中世紀伊斯蘭教的出現,迅速傳播至中亞、西亞、南亞及北非各地。摩爾人接收這個宗教後,隨着穆斯林強大的勢力開始擴張版圖。從北非渡過直布羅陀海峽,攻佔歐洲西南部的西班牙及葡萄牙,然後勢如破竹地攻陷歐洲其他國家。因此,無論葡文Mouro、英文Moorish或其他歐洲語言都將“摩爾人”指來自北非及西非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的伊斯蘭教徒。   然而港澳地區所用的“嚤囉”一詞雖借用葡語Mouro的音譯,但意思已泛指印、巴籍回教人士。原因是葡萄牙人從果阿帶來印度回教軍人,後期英國人也從印度殖民地帶來印、巴籍人到香港。所以香港已故基督教牧師兼澳門史學家施其樂(Carl Thurman Smith),在他所著的《1700—1930年珠江三角洲的穆斯林》中才有此說法,“摩爾人的概念似乎又很寛泛,指的是黝黑皮膚的人,這種人在印度十分普遍,一看就知道不是歐洲人或亞洲其他民族的人。這些人可能是阿拉伯人,但絕不能肯定地說他們確實是穆斯林信徒。”(注1) 自由商港人口繁雜 萬里長城海事及水務局大樓,前身是摩爾兵營。 嚤囉園,對澳門人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原因是伊斯蘭教並非澳門的主流宗教,嚤囉園位於僻靜的地點,園內又有不少回教徒的墳墓,市民對這個地方產生忌諱而鮮少進去參觀,使該處更增添神秘的面紗。雖然如此,嚤囉園清真寺每逢假日卻是穆斯林教徒喜歡聚集做禮拜及閒談家常的地方。近幾年因不少穆斯林國家的勞工來澳門工作,嚤囉園的人數也不斷增加。筆者雖然不是伊斯蘭教徒,有時也會前往閒聊,藉此認識來自不同地方的回教友人。   澳門是一個宗教自由的社會,但一向以來以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為主。伊斯蘭清真寺及墳場能夠出現在澳門,這並非是偶然的,而是歷史造就了它的存在。不少文獻、出版物及網頁已詳述箇中原因,不外是兩個說法。其中一個是十六世紀葡國開始在澳門駐軍,1691年3月14日在葡萄牙皇室的准許下,在軍人中設立“傳令兵長的就任”(注2),也就是警察部隊的前身。當時這些軍人或警察不少來自果阿、馬六甲、東帝汶等葡國殖民地的伊斯蘭教徒,他們需要一個作為拜祭或離世後安葬遺體的地方。   另一個原因,澳門自開埠以來屬商貿自由港,除了歐洲商人,也有不少來自中東或東南亞的伊斯蘭教商人在澳門經商,又或者通過澳門進入內地進行貿易生意,這些商人同樣需要一個地方進行拜祭或離世後安葬的墓地。上述原因造就了嚤囉園的出現之外,位於萬里長城的摩爾兵營(圖二)也於一八七三年應運而生。 注釋: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出版的《文化雜誌》第58期,2006年,第160頁。 源自澳門保安部隊網頁:https://www.fsm.gov.mo/cht/history/history.aspx。

42_p16_1

深秋龍門山龍門寺

深秋龍門山龍門寺 胡浩強 首爾近郊,京畿道有個很美的地方,龍門山龍門寺可以看到七彩色美,多變的紅葉。這個賞楓秘境,是首爾人秋天必訪,一個絕佳賞楓點,距離首爾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輕輕鬆鬆就可以一日來回。 一個絕佳賞楓地 富有古典美的龍門山龍門寺,在滿山遍野的紅葉圍繞之中。當抵達目的地,是兩排金黃的銀杏樹,看似黃金大道在迎接著四面八方的訪客。在「龍門山」可以欣賞滿山滿谷的楓葉,有黃、有澄、有紅、有綠,怎麼拍怎麼美。   來到這清靜優美的地方,是不會走不動的,為了一睹這滿山遍野的楓葉,腳步也變得輕快,怎麼也要走到山上去,抵達山上的「龍門寺」,可以見到許多銀杏樹,這些銀杏樹被認為是全亞洲最古老的。 變成金黃色的銀杏樹 有些千年的銀杏樹,仍屹立不倒,守護著龍門山。這些顆巨大的銀杏樹很奇妙,每到秋天,當所有的樹木全都陸續變色,換裝後。這些銀杏樹才會變成金黃色,許多韓國人認為銀杏樹非常的有靈性,所以在一些銀杏樹的周圍,常常會看到寫滿了民眾祈求心願小卡,掛滿銀杏樹的周圍。 七彩色美多變的紅葉 能穿木而過身型才合格 單車手也來湊熱鬧 寺廟旁有個販賣處置放了許多瓦片,這是韓國鄉民用來祈福的,向廟方購買後,可以用來寫下願望,日後寺廟修整時,會搬出這些瓦片來使用,有點類似捐贈的概念。 回程時,也可選不同的山間小路走, 「龍門山」四季皆美,每個季節的景色都各有特色,這就是龍門山迷人的地方。 回程時的途中 龍門山龍門寺 更新日期: 2020/12

42_p15_1

萬里之行(七):快閃烏蘭巴托(二)

阮世豪 在烏蘭巴托火車站國際班次的售票處內,不少遊客們的面上都流露出失望的神色,其中一個就是我。這時我需要好好冷靜下來,找一個有可以上網的地方,搜集各方資訊,仔細思考往後一步。 於是我出了火車站,站外地上白雪皚皚,原來十月中旬的鳥市已迎來初雪。環看附近大部份都是四、五層高的建築,可能火車站附近是市內的中心位置,較早開發,所以普遍的樓房看起來都有歷過一些風霜。當中有間較時尚的高層建築,上面掛有“HOTEL”的大招牌,心想這裡就是我今晚的安身之所。入住後,稍作梳洗定過神之後,上網搜尋其他由烏蘭巴托到莫斯科的方法。列車和汽車都没有直達,而每站接駁的話,在言語不通,網路不便的情況下易生節枝,更易出現問題,所以不會選擇,最後看到兩日後的清晨有飛機航班,中午可達莫斯科。這時電話剛好傳來一個訊息,原來是那個蒙古小伙子發過來旳,問我有没有買到車票,還祝我一路平安。於是我把現況告訴他後,恰巧地明天他的學校開始放假,他可以帶我四處遊覽。這時的我在糾結是否放棄鐵路旅行,跟他遊玩,之後坐飛機到莫斯科呢? 在這個情況下,我在出發前定下的原則就有用了(詳細原則可閱:萬里之行。序),我首要原則是準時回澳,之後是在途中交朋結友及感受當地文化特色,而坐火車出行則是排在較後的位置了。綜合考慮之後,我就買了機票,覆了蒙古小伙的邀請,並計劃今天自己在烏市的行程,讓原本視為途經性質的烏蘭巴托成為了我這次旅行出國門之後第一個遊玩的城市,而第一站是蘇赫巴托爾廣場、亦稱為成吉思汗廣場。 蘇赫巴托爾像 蘇赫巴托爾廣場雕塑 成吉思汗像

42_p13_1

甘肅牛曉娟:心裏樂開花

心裏樂開花 甘肅 牛曉娟 編者按:牛曉娟生長在甘肅貧困山區,妹妹在一歲時腦中風轉癲癇病,常會摔傷,父母為女兒治病負債累累。曉娟孝順懂事,教妹讀書,自己勤奮,成績優秀,考上心儀大學,勤工儉學,將來肯定是社會、家國有用的人才。   筆者在學校接受軍訓 筆者一家人與冉叔叔 我來自農村因病貧窮家庭,妹妹今年已經19歲,一歲時得了癲癇,至今還在吃藥,到處求醫,但效果不佳,時不時發作的病,揪著我們全家人的心,身邊需要人的照顧,發病時經常嚼爛舌頭或嘴唇,有時家人稍不注意就跌倒在院子裡,經常發生摔傷甚至重及骨折,由於癲癇病的影響,妹妹記性很差,教過的知識很快就忘記,如今哪兒也去不了,在家待著。 筆者在溫習功課 筆者妹妹代簽領助學金 2011年,妹妹又不幸被診斷出腦部惡性腫瘤,為了籌集手術費,爸爸到處借錢,由於我們姐妹一直在上學,加之給妹妹求醫治病,當時欠的債至今尚未還清。前段時間妹妹的腿又骨折了,更是雪上加霜,即使是這樣,有著冉叔叔的關心看望,妹妹很是上心,每次來家裡不斷的鼓勵妹妹,帶很多妹妹喜歡的衣服,除了對經濟上的資助外,叔叔阿姨给妹妹精神上的幫助更是不容忽略的,每一次冉叔叔的到來都會讓妹妹高興很久很久,這次領取澳門樂善行的助學款也和母親一起去了,又得到安慰鼓勵。   父母由於沒有文化,也就只能幹力氣活,供我們姊妹上學,我深知父母工作的艱辛。我很愛這個家,雖然很貧困,但我們互相扶持,積極面對,從不抱怨生活。本來冉叔叔以前也曾告訴我考上大學有困難了聯系他,因各方面原因幾次欲言又止沒敢再聯系,正巧他去我們莊李文韜家時,了解到妹妹又骨折了,又來我家看望妹妹時問及我的讀書情況,我十分高興的加了微信提供了資料信息,不久媽媽領到了澳門樂善行的助學款,我在電話裏知道那麽大數目時,激動不已,心裏簡直樂開了花,這是澳門樂善行叔叔阿姨給我的救命錢,真是雪中送炭!   作為一名貧困大學生,對此有深刻的體會,澳門樂善行的幫助,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於我們而言,您們猶如冬天的太陽,給予我們溫暖,給我們能量,給我家精神上支撑,讓我們覺得生活雖然艱苦,但總有人默默的關心著我們,讓我們知道貧困的生活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們始終挺起精神,就一定能走過這段艱難的歲月。昨天已經成為遙遠的回憶,我們不再畏懼家境的貧困,也不懼生活的壓力,會依然頑強堅毅,會仍舊拼搏努力,我會繼續好好學習,願在澳門樂善行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 筆者在大學校門旁 筆者媽媽和妹妹(左1、2)到會寧代領助學金   更新日期: 2020/12

42_P9_1

甘肅李紹民:我永遠的親人

我永遠的親人 甘肅 李紹民 在大學修讀時的筆者 筆者爺爺和冉叔叔醫院相遇 當年、在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的心情無比的激動,好學上進終於得到了證明,但在欣喜之餘卻因為我的學費而憂心忡忡時,心裡倍感彷徨。當時我的家庭面臨很大困難,爺爺患腦中風半身不遂,我們一家人都為給爺爺治病到處奔波,經常出沒在醫院,省市縣的醫院幾乎去遍了,雖然有政府的合作醫療能報銷一些藥費,但因經常治療早就超出了報銷限額,因此還需要借貸維持治療。正在這十分缺錢我想輟學打工掙錢的關鍵時刻,爺爺在會寧縣醫院與冉叔叔聊天時知道了我家的困境,說他可以聯繫澳門樂善行幫助我完成學業。 筆者(右)在現場取樣 在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畢業後,我簽約甘肅藍野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工作。已步入工作崗位半年之久,這段時間收獲頗多,感受挺深,體會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和運用取得實踐經驗的艱難,我一邊堅持努力自學,虛心請教師傅,注意觀察他們的操作方法,反複練習,有時甚至在睡夢都“練習“,很快通過了獨立操作關,具備了工程檢測能力,我牢記工程質量大于天的責任,不論在現場量測還是收集整理所有工程數據,始終按照規程一絲不苟的完成,贏得了單位領導和同事的看好,工資待遇工作条件我都非常滿意。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回味這份工作的來之不易。 從此你們伸出的援手,猶如春天的陽光掃去我心中的陰霾,用愛心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你們連續每年幫助我直至畢業。這些錢是何等的重要呀,也堅定了我對學習生活的信心,爺爺也因此精神狀態好了許多,現在還能推靠自行車獨自行走了!你們當初的善舉對我現在影響巨大,我能讀完大學享有今天的工作是你們這些遠方和家中親人們共同成就的,你們已經成了我做人做事的榜樣,不管前方有多少坎坷泥濘,我堅信我都會跨越過去,你們當初給予我的幫助,將成為我前進的動力,它不僅在物質上支持著我,更大的是在精神上鼓勵著我,將使我前進的步伐更加堅定,自信!您曾經是幫我讀書的親人!現在和將來您永遠是鼓舞我我好好工作的親人,我要向您學習為建設美好祖國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回報社會,回報親人! 筆者在施工現場 筆者操作先進的檢測儀器 更新日期: 2020/12

42_p7_5

廣西南寧家訪受助學生

澳門樂善行育才助學基金自成立以來,全部支援南寧同學,都請廣西協力扶助基金會協助聯絡各同學及安排致送助學金事宜。月前廣西協力扶助基金會又幫忙組織”協力·澳門樂善行育才助學”志願者,先後家訪三位育才助學基金資助的孤兒及單親同學,了解他們的情況。

42_p7_1

全球慈善線上跑活動(澳門區)

全球慈善線上跑活動(澳門區) 編輯小組   曼徹斯特大學商學院校友籌辦一場慈善跑活動,為山區學童籌款,亦希望可以藉此活動,打破“最多人同時在網上跑步/慢跑”的健力士紀錄,慈善跑的同時,亦與世界競賽。是次全球慈善線上跑活動(澳門區),由曼徹斯特大學商學院校友(澳門區)主辦、澳門樂善行協辦,支持單位有濠江體育會、馬交體育會、灣區視野傳媒、澳門食物及環境健康學會、瘋紙等。活動2020年9月19日19:00開始,參加者於氹仔單車徑或自選公園、跑步機、健身房、家裡或自己喜歡的任何地方跑步/慢跑,在Zoom平台上與UoM和AMBS的學生及校友在同一時間同時運行,活動圓滿結束。是次活動所有報名費及捐款均不扣除任何行政費用,全數撥入“澳門樂善行育才助學基金”,資助2020年受災影響之安徽學生。    更新日期: 2020/12

42_p5_1

遺憾

遺憾 甘肅 冉樹蒼 九月上旬我接到一個電話,說有一個家庭需要幫助,由於今年的資助名單已經給澳門樂善行上報了,我先是推辭以後再去。不料那人央求要我去去,幫上幫不上不要緊,關鍵可以安慰正在讀大學的孩子……於是我聯繫計程車。 從縣城出發後,在嚮導帶領下翻山越嶺到了那家人的村子,莊間道路很窄,加上又是雨後泥濘非常難走,司機念叨“上不去就麻煩了,不能掉頭又不好退!”好在磨蹭了一會兒上到一家的外院停下。我被兩個人摻扶著在又窄又陡的羊腸小徑走一段歇一會(我患有較嚴重的肺心病),好不容易到了那家的打穀場,我問這是他家的打穀場,有五六個人正在忙碌地脫小麥,我拍照片時有人告訴我,頭上有頭巾的是孩子媽媽,雖然丈夫逝世不久,拍照時她顯得堅強剛毅,使人敬佩不已。接著我隨主人進了院子,映入眼簾的都是土坯房,牆壁很白、院子很淨,到了堂屋我習慣性的要來戶口本、病歷等證件拍照,瞭解到孩子爸爸因患急性白血病化療近兩年無效離開人世。然後詢問孩子的讀書情況,姐姐陳鵬麗在蘭州財經大學讀大三,弟弟參加高考等待錄取(後被成都理工大學錄取),最後我問有沒有獎狀,他們說有給我一大疊,從擺開的獎狀看,姐弟倆在學校讀書挺認真,而且成績一直較好。拍完照片後我給姐弟倆和媽媽爺爺奶奶安慰說,這次有點遲,不過我儘快從其他渠道聯繫,有消息告訴你們。最後我看見只有一隻胳膊的老者問與這家什麼關係,他應聲鄰居,看著這家可憐幫幫忙,趕緊把莊稼收拾了,不然孩子一走,老爺爺老奶奶就沒辦法了。聽著他們訴說,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殘疾人楊紀珍 離開陳家後,缺胳膊的老人要我去他家也看看,看了他家房屋院落破舊得很,瞭解到孫子都在讀中學,可以想像家庭經濟比較困難。 返回時我的心裡悶悶不樂,總覺得太遺憾了,陳家的事知道的太遲了,但我沒有忘記此事,還在一邊聯繫一邊等待,總想把這個遺憾早一點解除。 鄰居(中)給陳家幫忙 陳鵬麗陳鈺鵬姐弟倆的獎狀 奶奶為離開兒子泣不成聲 筆者和陳氏家人 媽媽依然勞作